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老漁民在釣魚島捕魚30餘年:未見過日本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24 17:42:36  


 
  據他介紹,當時他們每趟出海的時間平均在15天左右,在近海海域尋找大的魚群要花很多時間。因此,儘管釣魚島距離較遠,單程需要三十多個小時,但他們還是願意去。

  與現狀晝伏夜出的燈光敷網作業不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國營漁船多以拖網作業為主。

  釣魚島海域由於靠近太平洋,海底不平,還常有礁石,容易把網刮破,並不適合拖網。好在馬面魚群的密度非常大,韓林邦悅,常常是用不了半個小時拖網就全滿了,大大降低了破網的幾率。

  然而,把拖網中幾萬斤馬面魚吊上船卻是一件耗時耗力的事情。

  馬面魚不像小黃魚那么光滑,身上有很多鈎刺,網到一起後,把它們互相分開是件很困難的事。而船上的吊車一次最多只能吊兩噸魚,這樣每吊一次就要花上個把小時把鈎在一起的馬面魚分開。

  韓林邦悅,他們往往需要不間斷地幹上十幾個小時什至一晝夜,才能把拖網中的馬面魚全部弄上船,“非常辛苦”。

  官定“避風港”

  在釣魚島海域捕魚,漁民們最怕的不是辛苦,而是海上的風暴。

  程瑞祥悅,每年他們都是11月去釣魚島捕馬面魚,這個季節正是西北風南下的時候,“如果風暴太大,我們就會去釣魚島避風。”

  在釣魚島與東南方的北小島、南小島之間,還有一條寬達一千多米的“蛇島海峽”,風平浪靜,成為漁民的天然避風港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