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造艦技術進步 令俄專家驚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28 08:38:00  


  中評社北京9月28日電/《青年參考》發表文章稱,俄專家認為,中國海軍新型艦艇成功整合了多國技術,由此體現出的軍工水平,值得俄羅斯這個昔日的“老師”認真學習研究。

  面對中國進口武器規模逐年萎縮的現實,曾在21世紀初的中俄軍貿中“日進鬥金”的俄軍工界人士頗感失落。儘管如此,他們還是不得不承認,中國這個昔日的“後生”已非吳下阿蒙。日前,俄《海軍艦船技術》雜誌刊登了署名G.P.費多羅夫的文章。這位資深造船工程師呼籲,經歷了“停滯的20年”,俄軍工人士應當借鑒中國同行的經驗;中方將俄制分系統與國產艦體和電子設備結合而推出新型驅逐艦的實例,非常值得深入研究。

  青出於藍的“混血兒”

  俄羅斯武裝力量擁有輝煌的過去,談及蘇聯當年對中國的軍事援助,俄專家的興奮之情往往溢於言表。費多羅夫寫道,上世紀50年代,蘇聯幫助中國建設海軍,彼時,整個中國的造船工業只相當於“波羅的海沿岸的一些手工作坊”,解放軍的主力艦艇破舊不堪,從蘇聯引進的4艘07型驅逐艦原本是淘汰產品,此後20年間居然扮演了中國海軍的“四大金剛”角色。正是在蘇聯援助下,飽經戰亂的中國初步建立起工業體系,“中國今天的國防成就離不開蘇聯昔日打下的基礎”。他還稱,冷戰期間,蘇聯很少關注中國海軍,因為它的實力在美蘇對抗的格局下無足輕重,“舉個例子,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國海軍才開始用導彈防空”。

  不過,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海軍的艦艇露出了“基因突變”的苗頭。綜合作戰能力較強的052A型通用驅逐艦問世,被視作中國海軍作戰思想和裝備技術走向成熟的標誌,該艦首次將艦空導彈、反艦導彈、電子對抗、反潛魚雷和直升機融為一體,這些武器的來源多樣,“表明中國通過技術攻關,完成了對進口和國產作戰系統的集成化研究”。

  中國艦艇真正的技術飛躍,出現在21世紀初。現場觀摩過上海合作組織“和平使命”演習的費多羅夫稱,儘管早就了解中方在上海建造052B型驅逐艦的詳細情況,他在演習場上近距離看到實物時,仍然感到吃驚。費多羅夫認為,這種驅逐艦屬於“混血兒”,其拖曳線列陣聲呐在淺水區域的探測能力高於俄海軍的1155型“無畏”級專用反潛艦,俄羅斯提供的“無風-1”型艦空導彈,則賦予了它比較突出的區域防空能力。通過實際體驗,他認為052B型的武備與火控全面優於“同台獻藝”的俄式戰艦,“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種戰艦的確使用了不少俄制系統,戰鬥力卻比‘原裝正版’的俄羅斯戰艦更突出,足見中國同行的整合能力相當出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