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諾貝爾獎難成中國文學的救世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0 08:22:16  


中國作家莫言(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10月10日電/美國《僑報》10月9日載文《諾貝爾獎難成中國文學的救世主》,摘要如下:

  又是一年諾獎季。從10月8日,大陸黃金周結束後的第一天開始,北歐小國瑞典將陸續頒發出各項諾貝爾獎。就在此時,一則莫名的消息將中國作家莫言推至前台,該消息稱,11日揭曉的諾貝爾文學獎很有可能會在莫言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中產生。莫言“被諾獎”,懷有濃郁“諾獎情結”的中國人再度不淡定了。

  作為多年來勤耕不輟的高產作家,莫言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寫出一幕幕發生在山東高密東北鄉的“傳奇”,根據其小說改編並參加編劇的電影《紅高粱》,獲得了第38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在與茅盾文學獎擦肩多年後,2011年他終於憑借小說《蛙》登頂。事實上,莫言早就與諾獎有諸多聯繫。諾貝爾文學獎終審評委馬悅然曾點評:“莫言非常會講故事,太會講故事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也認為,莫言是中國作家中有資格問鼎該獎的人選。

  假如莫言最終問鼎諾獎,已然並非意外。對於莫言這位一向接中國地氣的作家來說,諾貝爾文學獎是對其多年來辛苦耕耘的肯定,是世界主流文學(或是西方文學)對其作品的認可,從而能激發出更多的靈感、創作出更好的作品,諾獎完全可以成為他的第二塊“高粱地”。但對於中國文學來說,這份諾獎真的能成為救世主麼?

  與其翹首期盼諾獎的青睞,不如埋下頭來專心做好自己的文學,當下的中國,有多少作家還在嚴肅地寫作?有多少作品反映了人民的呼聲?有多少文字帶著濃郁的中國味?當下的中國文學,竟然是穿越小說、玄幻作品的盛宴。而“文學經濟”卻前所未有地發達,跟作家沾點邊的地方政府動輒樹碑立牌,籌劃發展名人經濟;獲獎作品“改頭換面”大規模出版,並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原本嚴肅的小說被弄得烏煙瘴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