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亞太“棋盤”考驗大國戰略智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0 10:33:23  


 
  曾幾何時,美國在台灣問題上一直要求中國大陸承諾不通過武力方式實現國家統一,同時也一再聲明反對台灣獨立,不充當調解人,原因在於海峽兩岸“不統不武”的局面最符合美國防範中國的戰略目標。如今,在中日釣魚島領土主權爭端中,美國時而宣稱不介入中日領土爭端,不做中日之間的調解人,時而又放風說釣魚島問題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時而又在中日關係緊張之時呼籲雙方通過對話解決糾紛,因為中日關係持續緊張但又不發生軍事衝突的局面最符合美國防範中國的戰略目標。可以預見,美國在其它涉華爭端中也會採取類似的“模糊戰略”政策。

  應該清醒地看到,在有關中國核心國家利益的問題上,美國這種不願與中國發生正面衝突而尋找“代理人”遏制中國的“模糊戰略”極其危險,很容易引起有關各方的誤判而導致危機局勢升級。台灣問題就是前車之鑒,“模糊戰略”曾經導致李登輝和陳水扁等台獨勢力誤判美國立場,在台獨之路上不斷冒險挑釁中國大陸維護國家統一的決心和意志,美國在台獨勢力掌權之初的縱容和後期的遏阻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如今的釣魚島爭端中,美國的表現如出一轍,“模糊戰略”已經導致日本誤判中國外交和中美關係,進而通過“購島”鬧劇挑釁中國政府的底線。現在情況已經很清楚,如果美國對右翼思維不斷膨脹的日本政府不加約束的話,其後果很可能與美國推行“模糊戰略”的初衷相悖。

  俄羅斯低調“重返”亞太

  美國戰略重心“東移”帶動了東亞乃至世界大棋盤的轉動。與美國高調“重返”亞太的外交高談闊論和隆隆戰機轟鳴聲相比,俄羅斯“重返”亞太要低調得多。這和美俄競爭大局有關,更與中俄戰略關係的演變有著內在的聯繫。

  俄羅斯地理上橫跨歐亞兩大洲,其“重返”亞太戰略既在情理之中,又出意料之外。俄羅斯自獨立後一直蝸居原蘇聯範圍內,但在美歐地緣政治夾擊下,無論是“重歐輕亞”和“雙頭鷹”外交,俄羅斯不僅未能提振其國際政治和經濟影響力,反而發現自己的地緣政治空間不斷受到美歐擠壓。美國小布什政府於2001年上台時,美國的地緣政治攻勢有兩條非常清晰的主線:一條是從波羅的海經波蘭、捷克、羅馬尼亞到南歐的科索沃地區,美國逐步清除了俄羅斯的政治影響力,並計劃在波蘭和捷克部署導彈防禦系統;另一條是沿烏克蘭經外高加索的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到中亞五國,美國在俄羅斯“後院”挑起“顏色革命”,鼓動這些國家擺脫俄羅斯的影響力。時任俄羅斯總統不久的普京發現,除了白俄羅斯與俄羅斯兩家苦苦抵禦來自西方的壓力外,俄羅斯在南歐地區的傳統影響力也受到挑戰,“後院起火”更使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局勢陷入困境。

  俄羅斯在本世紀頭十年承受了巨大的地緣政治壓力,但是,普京總統以其出色的外交膽識和軍事魄力,依靠以上海合作組織為平台與中國在國際政治和軍事上開展的戰略配合,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來臨時,基本上化解了美國的戰略攻勢,美國在東歐部署導彈防禦系統的計劃基本擱淺,“馬前卒”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經過政府更迭,與俄羅斯的關係逐漸緩和。全球大國力量平衡暫時得到維持,中俄兩國的戰略互信也達到空前的高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