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中央日報網路報刊文指出,民進黨籍“立法委員”陳亭妃質詢新任“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時問,他是否秉馬英九之意,要推動兩岸和平協議?王郁琦答稱,兩岸沒有政治談判的急迫性,“委員多慮了”。
該評論認為,客觀而言,兩岸政治談判的條件確實尚未成熟,但是,對於兩岸商簽和平協議,仍應加強正面論述,否則在在野黨不斷的抹黑扭曲下,和平協議恐從積極的目標,變成消極的包袱。2005年4月,國民黨主席連戰就和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會談公報中表明,“促進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架構,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避免兩岸軍事衝突”。毋庸置疑地,和平協議是積極目標,具有正面意義,所以馬英九於同年8月接任國民黨主席時,親自提議將連胡公報列為黨的政策綱領。2008年大選時,代表國民黨的馬英九把兩岸商簽和平協議作為兩岸關係政見的重要內容之一,以此訴求國民黨執政後的台灣,將是“和平締造者”,以別於民進黨八年執政使台灣成為“麻煩製造者”。
評論還說,馬英九贏得大選後,於520就職演說中莊嚴承諾:“未來我們也將與大陸就台灣的國際空間與兩岸和平協議進行協商。”這充份表明了和平協議是有利於台灣安全、區域穩定的重大訴求。在此同時,兩岸基於“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原則,透過制度性協商,大力促進經貿合作。但是,在野陣營卻全力抹黑歪曲和平協議為統一協議,甚至投降協議,造成在2008年之前原是積極表述的和平協議,逐漸轉為消極事務,反而合乎在野陣營所願。其實,縱使政治談判時機尚待醞釀,和平協議仍應予正面論述,始能反制在野陣營阻撓兩岸的合作與融合,鞏固及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我們認為,中央日報網路報這篇文章所陳述的,都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馬英九從高度肯定和平協議到完全迴避,這個彎轉得太大,太突然,太奇怪。
兩岸和平協議從正面的到負面的,從積極的到消極的,從利好的到有害的,整個扭曲過程,民進黨沒有費什麼力氣,三下兩下就搞定了,馬政府立刻就擧白旗投降。令兩岸民眾很納悶,很是不理解。甚至覺得,馬英九是迫不急待地轉向,主動要否認和平協議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爭先擱置之。
大陸的高度猜疑,由此而生。這毫不奇怪,因為事關誠信與立場、事關國共兩黨的政治互信。
如果兩岸和平協議因為時機不成熟,加上美國人的不理解,往後推一推,這是應該的,可以理解的。但是, 兩岸和平協議變成了台灣方面抵禦、醜化、避之不及的臭東西,則無論如何不能理解,是必須加以駁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