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專家:中日關係發展 信為萬事之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4 00:07:24  


  中評社北京10月14日電/“言必信,行必果”,這是周恩來在1972年9月28日寫給日本外相大平正芳的一句話,當時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也寫了“信為萬事之本”一句回贈周恩來,由此中日兩國在誠信的基礎上互相承諾世代友好。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副主任廉德瑰在新華網刊文稱,關於釣魚島問題“擱置爭議”的默契也是在這時,在這種誠信的基礎上形成的。

  首先,“擱置爭議”為邦交正常化鋪平了道路。1972年7月28日,田中角榮的“秘使”公明黨委員長竹入義勝訪華,他告訴周恩來,如果自民黨內閣提及與日美安保有關的事,那便什麼事情也做不成,他還就釣魚島問題徵求中方意見,周恩來對他說:釣魚島問題可以不談,和邦交正常化相比,這是個小問題,不會影響中日關係正常化。周恩來還說:美國因為尚未與我國建立外交關係,他們當然希望日本等一下,這是他們的想法。事情果然被周恩來說中,8月31日,日美在夏威夷舉行首腦會談,尼克松對田中說:日本與中國的邦交問題應該是以後的問題,中日兩國應該首先就結束戰爭狀態問題談判。後來的事情,眾所周知,田中沒有聽從美國的建議,而是毅然與中國恢復了邦交正常化。9月27日,田中問周恩來:“尖閣列島怎麼辦?有很多人向我提出這個問題。”周恩來說:“這個問題這次我不跟你談。”田中由此放下心來,29日,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其中沒有提釣魚島問題。

  其次,“擱置爭議”是雙方領導人之間的默契。當時,日方領導人對周恩來關於“擱置爭議‘的提議是首肯的,而且還有明確積極的回應。比如,1972年9月30日,大平正芳接受《朝日新聞》論說主幹採訪,表示:“此次與中國談判,沒有談尖閣列島問題,中心是邦交正常化。”10月1日,田中角榮在高爾夫球場會見記者,他說:“我曾經明確提出了關於尖閣列島領有權問題,但是周恩來總理說,我現在不跟你談這個問題,這個地方在地圖上都找不到,只是因為發現石油後才出現問題。”11月6日,大平正芳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就將來簽訂和平友好條約是否談領土問題回答提問,他說:“向後看的問題已經結束了,和平友好條約是向前看的問題。”由此,田中和大平以這種方式回答了日本“很多人”的關心,也證明了“擱置爭議”是中日兩國領導人之間的默契。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日本釣魚島玩火 中國強硬應對挑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