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民進黨必須回答台灣的幾個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5 08:43:24  


謝長廷返台後說,台灣只會因為停止進步而崩潰,絕不會因為跟對岸接觸就滅亡。
  中評社台北10月15日電/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成功完成訪大陸破冰之旅,卻破不了民進黨內部更嚴密的冰層,甚至連日來遭到不少嘲諷與批判。此時,台灣社會不僅在觀察民進黨怎麼面對謝長廷,更藉此觀察民進黨怎麼處理兩岸關係,如果民進黨在面對兩岸問題時擺脫不了自己最大的核心障礙─害怕,因而保守裹足,將錯失轉型與躍進的歷史機遇;再次執政,也只是個夢。 

  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謝長廷此行會見了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祕書長暨國務委員戴秉國、國台辦主任王毅、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等官員,雖然雙方還是各說各話,但至少是面對面地說,也面對面地聽。這對民進黨而言,可說是與對岸溝通的一大突破─如果民進黨願意讓它成為突破的話。 

  謝長廷出發前,綠營和綠媒罵聲連連,但謝長廷全程不卑不亢,也沒有被拿來當統戰宣傳,之後民進黨高層態度轉為低調冷淡。黨主席蘇貞昌說兩岸接觸要“公開透明”,這是民進黨懷疑及指控別人賣台的制式思維。 

  社論指出,這些年來兩岸關係變化極大,但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一直原地、原時打轉,偶爾有人想突破,例如曾經喊出“大膽西進”的許信良,但有不同想法的人,不是立即被罵回原來的框架,就是被逐出家門。歸根結柢,民進黨對中國是害怕的,而更深層的,是缺乏自信,認定台灣很弱小,無力對抗強大的中國,雙方一接觸台灣就會滅亡,所以必須盡可能拉開距離以自保。仇視、對抗、把對手妖魔化、動輒指控賣台,其實都是另一種形式的躲避。 

  但這不僅已經與現實和時代脫節,也不符合民意。中時最新民調發現,有四四%的人支持謝長廷的“開展之旅”,五一%期許蘇貞昌主席也能有趟大陸行,近五成認為民進黨與大陸的交流應更大膽開放些。這些意見,民進黨高層要聽得進去才好。但目前蘇貞昌似乎把二○一四大選前先打敗黨內所有對手作為最大考量,因此至今沒有看到他在兩岸路線上有突破的意願和膽識。 

  時代在變,世界在變,兩岸也在變。今天的台灣早已邁入民主法治,自有自己的力量;中國大陸也和過去有很大不同,經濟迅速崛起,已經成為全球重要市場。任何國家都必須積極爭取中國商機,包括台灣。而且人民交往愈來愈密切,通婚、經商、求學乃至影視娛樂,年輕世代所體驗的兩岸關係,已經和上一代的歷史經歷截然不同,他們也應該可以有不同於過去的未來。台灣必須正確判斷時勢走向,並且努力為自己創造有利的生存發展空間。 

  因此,民進黨必須回答台灣人民幾個最關切的問題: 

  一、中國大陸現在的政經軍及社會狀況如何,這個國家未來會如何發展? 

  二、如何在中國發展過程中,為台灣爭取最大利益? 

  三、如何降低兩岸爆發戰火的可能性?為人民打造更安全的兩岸環境? 

  四、如何善用資源與策略,為台灣爭取國際參與空間,強化“主權國家”地位? 

  五、兩岸人民的交流將為台灣社會與人口質地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如何妥善因應? 

  六、什麼樣的兩岸關係,對台灣的現在與未來最有利,如何以具體的策略逐步達成? 

  不要喊口號,也不要畫大餅,請民進黨告訴台灣民眾,它對台灣現實處境的評估、未來遠景的規畫以及實現目標的策略是什麼。台灣的處境的確艱難,兩岸之間也存在著矛盾衝突,但路是要往前走的,時代的發展浪潮不等人,總是往後退就不會有前途。一個國家的希望,絕對不在自我封閉躲避敵人,而是能夠克服恐懼憂慮,勇敢邁步追求夢想,並且以勇氣、格局與智謀化敵為友。這個,民進黨如果不能做到,就沒有資格接受台灣人民託付以集體命運。 

  謝長廷返台後說,台灣只會因為停止進步而崩潰,絕不會因為跟對岸接觸就滅亡。這段話的主詞如果換成民進黨,也非常符合現實。回頭看看“民主進步黨”這塊招牌,為台灣爭取到了“民主”之後,現在的民進黨,能無愧於“進步”兩字嗎?退縮如何進步、封閉又如何進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