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英媒:為何西方對中國的預測一錯再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5 09:58:41  


  中評社北京10月15日電/英國廣播公司新聞雜誌10月12日刊發馬丁.雅克的文章稱,筆者的兒子5歲起學漢語,現在他14歲。學習漢語不容易,要花很多錢,還要具有奧運選手的決心。9年來為他請的家教足有一個軍團。原因?因為直到12個月前,他想在學校裡學漢語仍不可能——法語、西班牙語、德語、拉丁語……都沒問題,唯獨沒漢語。即便到今天,漢語還是次要課程,在午休時間上。(西方)學校不願掌握難學的漢語,象徵另一個遠更廣泛的問題:我們對中國無知,未能認識到中國將大大改變世界和我們的生活。

  西方對中國的預測一錯再錯。就拿經濟來說,198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是美國的1/20,如今是一半,且正迅速縮小差距。在此期間,懷疑者始終占大多數。但用不了多久,最後哭的將是這些預言家。為什麼我們對中國的認識錯得離譜?因為我們總是透過西方棱鏡來看中國。過去兩個世紀裡,西方社會自視為所有其他社會的楷模。但中國與我們不同。以前如此,今後肯定也將如此。

  今後一個世紀西方面臨的挑戰將是把握中國———不是以我們的方式,而是按照他們的方式。我們必須理解現在和過去的原本的中國,而不是向中國投射我們自己的歷史、文化、制度和價值。西方總是通不過這項考驗。實際上,這種思維更多說明我們自己的傲慢以及對中國缺乏好奇。

  如今,中國變化之快甚於人類歷史上任何其他社會。與此同時,它繼續享有其歷史獨特和非凡的私密。筆者無數次訪華,總是被這種矛盾現象所吸引。如果一名北京出租車司機跟你談論現在,卻引用3000年前古代聖賢的話,你別吃驚。中國人姓在前名在後,這並非偶然,它反映了家族在該國歷史上的絕對重要性,還有源自古代的中國飲食及中醫。定義中國的是文明。假以時日,世界將大變樣,中國的崛起將鼓勵其他國家重新審視自己。若我們堅持目前的思維,那麼繼續弄錯中國將是意料中的事。更糟的是,隨著中國不斷崛起及西方衰落,我們將對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日益陌生,越來越像是局外人。這恰恰是19世紀西方崛起後中國所發生的———它為此付出慘重代價。

  儘管困難重重,筆者的兒子漢語學得還不錯。任務很艱巨:你得學會幾千個漢字,許多完全陌生的發音———這門語言就是中國的一個隱喻。迄今西方對中國的主要態度是居高臨下、傲慢和自以為是,我們需要尊重、謙遜和虛心。我們將回應這項挑戰嗎?沒什麼比這更具利害關係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