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以中華共識推動兩岸早日簽署和平協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5 17:51:50  


  作者﹕ 楊海峰  北京  推銷員

  近日,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先生展開大陸之旅,為民進黨台獨政策轉型和民共兩黨正常交流帶來希望。我始終認為,真正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因素有兩個:一是國民黨堅定捍衛的“中華民國”與共產黨領導締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主權對立。這種對立是國共內戰遺留下來的,也是兩岸實現和平的主要矛盾,只是在國共兩黨“擱置政治爭議,共創經濟雙贏”的和解策略下,這種對立目前表面上被淡化了。二是大陸強烈反對民族分裂的統一意識與台灣社會依然嚴重的台獨意識之間的統獨對立。這種對立是兩岸分治後衍生的,是兩岸實現和平的次要矛盾,只是當台獨活動猖獗時,兩岸會將焦點集中在統獨對立上。只要台灣沒有拋棄“中華民國”實現獨立,這兩種矛盾的主次關係就不會發生改變,過去是,現在仍是。破解兩岸主權對立能夠將愛鄉愛台的台灣意識與分裂中國的台獨意識分離,有利於壓縮台獨意識的存活空間,使之迅速邊緣化。反過來,化解兩岸統獨對立能夠減少破解兩岸主權對立的外部阻力。因此,謝前主席率先邁出的這一步是值得肯定並載入兩岸和解史册的,其提出的“憲法各表”也有利於民進黨回歸到“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內,參與兩岸難題的解決。而破解兩岸實現和平的主要矛盾,還是要靠執政兩岸的國共兩黨,解鈴還需系鈴人。

  今年三月二十二日,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先生在國共會談上首度提出“一國兩區”概念,與大陸確立“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共同政治基礎,引發了海峽兩岸的高度關注。吳榮譽主席的上述立場,是受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先生的委托,向中共中央胡錦濤總書記當面表達的,這也是國民黨執政團隊與大陸展開政治對話的政策基礎。國民黨一再堅稱“一個中國”是指“中華民國”,“一國兩區”的法理依據是“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而憲法和法律是國家主權的重要象徵。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在推翻“中華民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大陸無條件接受“一國兩區”,就等於完全承認“中華民國”,這不僅違背兩岸都在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也讓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性受到質疑;如果大陸對“一國兩區”不能給予積極回應,等於把台灣方面剛想開啟的兩岸政治談判大門又給關上。因此,兩岸必須提出一套既包容又超越國民黨“一國兩區”的全新政策主張,才能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開創出兩岸和平共贏的新局面。 
  
  過去的四年多來,國共兩黨均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對話協商的政治基礎,民進黨否認九二共識的存在。九二共識的內涵是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其精髓是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國共兩黨也不可否認,兩岸雙方在九二共識“一個中國”的涵義上仍然存在分歧,不要說民進黨對九二共識存在質疑,就連我這個大陸人也認為九二共識只是一個沒有政治共識的虛擬共識。不過,也正是這個擱置爭議的虛擬共識為兩岸創造了一個模糊的對話協商空間,才有了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兩岸十六項協議的達成,為兩岸謀求政治共識奠定了基礎,累積了互信。而且,在九二虛擬共識的基礎上,兩岸只可以商討“先易”的經濟文化議題,而不能應對未來“後難”的兩岸政治軍事外交等後續議題的新挑戰,因為其政治基礎只是表面的口頭的,太脆弱,一旦遇到實質問題就會有麻煩。因此,國共兩黨及兩岸雙方很有必要從現在起展開探討,逐步形成一個超越並取代九二共識的具有實質內容的新共識。在九二共識這一問題上,執政兩岸的國共兩黨領導人都應該拋開政治上的歧見,擴大自身的政治格局,以博大仁愛的胸襟和前瞻務實的視角,認真看待和分析民進黨人士和其他的不同意見,勇敢面對並消除各種質疑。只有這樣,才有利於盡早達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兩岸新共識,使兩岸對話協商的的政治基礎更加堅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