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 
莫言回應獲諾獎質疑:我的小說是大於政治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9 17:05:17  


 
  《生死疲勞》和《蛙》這兩部作品所具有的罕見的宗教情懷,使它們超越了中國作家同行,而進入了世界文學的行列。莫言的創作業績,也使他當之無愧地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殊榮。(作者系《收獲》雜誌社編輯部主任、《莫言評傳》作者、莫言多部重要作品首發編輯)

  諾獎不是異議作家的專利

  只要我們梳理一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人生履歷,就會發現,諾貝爾文學獎並不是一個全然“套上意識形態的外殼”的文學獎項。

  撰稿|河 西

  以政治標準來評價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詬病諾獎者的主要手段,有人要說莫言太軟弱,有人又說索爾仁尼琴以政治換取文學的籌碼,事實是這樣的嗎?

  諾貝爾文學獎在冷戰時期受到社會主義國家的不少指責,不可否認,諾貝爾文學獎錯過了一些偉大的作家,其中,托爾斯泰、博爾赫斯、普魯斯特和卡夫卡的缺席總是一件讓文學愛好者覺得非常遺憾的事,但是只要我們梳理一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人生履歷,就會發現,諾貝爾文學獎並不是一個全然“套上意識形態的外殼”的文學獎項。

  1921年,為了“表彰他輝煌的文學成就,其特點是高貴的風格、深厚的人類同情、優雅和真正高盧人的氣質”,阿納托爾.法朗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就在這一年,法朗士加入了法國共產黨。

  1919年,在寒冷的北歐國家芬蘭,31歲的青年作家弗蘭斯.埃米爾.西蘭帕發表了長篇小說《赤貧》。從這個題目您大概就能猜個大概,西蘭帕所同情的,是那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赤貧大眾。這部小說,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為背景展開的悲劇小說。貧農本傑明在貧困中撒手人寰,他的妻子女僕瑪嘉和兒子尤哈生活無著食不果腹,乃投奔舅舅凱萊,不料舅舅翻臉不認人。在絕望中,母親死去,之後兒子的生活常常無米為炊,生活在貧困線上,直到他參加了芬蘭紅色政權的革命鬥爭,才找到人生的希望。可惜好景不長,紅軍與白軍的對壘以紅軍慘敗而告終,在白軍的大屠殺中,尤哈難逃被殺害的結局……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你怎麼看都是苦大仇深階級鬥爭的最佳樣板。但就是這樣一部小說,以及同樣描寫物質貧困的小說《少女西利婭》(又譯《紅顔薄命》),為西蘭帕贏得了193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199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達里奧.福曾經是意大利共產黨黨員。他有個座右銘說他要“創作富有戰鬥性的戲劇”、“真正的人民戲劇”。因為這個敏感口號,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的劇團被當局指稱為從事“赤色鼓動”的“共產黨劇團”,每次演出,為了防止意外,警方都派專人在場,檢查演出中有沒有宣揚赤化的台詞。雖然1968年,達里奧.福在熱那亞青年劇場演出了布萊希特式的訓誡劇《工人認字三百,老板認字一千;所以他是老板》和《把我綁起來,否則我就把什麼都砸了》兩劇時因為批評意大利共產黨而與黨組織產生矛盾並進而退黨,但是在政治上,他一直是左派,也一直支持重建意大利共產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