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東歐各國政府加大了宏觀調控的力度,希望通過降息、擴大投資等多種措施來刺激經濟恢復增長。波蘭政府10月中旬出台了下一步經濟發展計劃,其核心內容是加大政府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以穩定經濟增長。按照規劃,2012至2015年,政府將投資430億茲羅提(約合134億美元)用於高速公路和國家級公路建設,300億茲羅提用於鐵路現代化改造,向能源領域和頁岩氣開採分別投資400億和500億茲羅提。此外,波蘭政府還計劃向國家開發銀行大量注資,並通過它向企業提供低利率、長期限的貸款,以緩解企業的融資困難,提振企業投資和生產的信心。
匈牙利、捷克兩國則採取了更激進的降息手段來刺激經濟增長。匈牙利在8、9月份連續兩次降息,將基準利率從7%下調至6.5%。雖然匈牙利的通貨膨脹率高達6%,但面對更加嚴峻的經濟形勢,匈牙利只能舍通脹而求增長。匈央行表示,如果通貨膨脹保持溫和上行,將在近期進一步下調利率。捷克央行也緊隨其後,不惜將基準利率降到了歷史最低的0.25%,進入了事實上的“零利率”階段,希望通過此舉刺激企業需求,增強企業對經濟前景的信心,促進經濟復甦。
從全球範圍來看,東歐國家的降息、擴大政府投資等措施,與美國、日本、歐盟近期為應對經濟危機所採取的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一脈相承。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刺激經濟需求,帶動增長,但也可能引發諸多潛在風險。降息一方面容易導致通貨膨脹,放大資產泡沫,另一方面,不切實際的降息也會損害央行信譽,增加從國際資本市場融資的困難。尤其是捷克,目前的“零利率”已經封殺了通過利率政策進一步刺激經濟增長的調節空間,一旦經濟陷入增長停滯、通貨膨脹的“滯漲”局面,央行將面臨進退失據的兩難境地。此外,隨著歐美量化寬鬆政策帶來的“輸入型通脹”、貨幣被動升值等負面影響逐漸顯現,東歐金融、貨幣市場的局勢將更趨複雜,各國政策的制定和調整也將面臨更高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