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對日“經濟大棒”初顯威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25 10:00:45  


中國網友自發盤點日本品牌
  中評社香港10月25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10月25日載文《中國對日經濟大棒初顯威力》,摘要如下:

  在中日釣魚島爭端因日方購島行為而不斷升溫以來,中國主要在兩方面對日施加壓力:一方面在官方層面,中國海軍和漁政船只配合外交部門的強硬態度,增加了對釣魚島海域的巡航,另一方面在民間層面,掀起了大規模的反日遊行和抗議以及自發的抵制日貨行為。從效果上看,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裡,經濟大棒的威力要遠甚於強硬的外交辭令。最新數據顯示,日本對華出口重挫14%,拖累其整體出口下降10%以上,超出市場一般預期。這無疑讓本已十分疲弱的日本國內經濟雪上加霜。由於中國早在2009年就已取代美國成為日本的最大出口市場,如果對華貿易持續惡化,日方不排除在釣魚島問題上進一步鬆動立場。

中日經濟相互依賴是否對稱?

  在中國國內開始掀起抵制日貨的浪潮時,有質疑表示中日經濟今天已高度依賴,揮動經濟大棒更多的是傷及自身國家經濟利益。從傳統角度分析,這一觀點頗有道理,日本作為發達經濟體,在技術、管理和產品質量控制方面目前仍要遠勝於處於發展中階段的中國,從傳統理論出發,後發國家應當更加有求於工業化國家的先進技術、管理和品牌,因此採取抵制態度無疑於閉關鎖國,只會讓自己的長遠利益受損。

  然而在今天的後經濟危機的新語境裡,全球經濟都面臨著有效需求不足和產能嚴重過剩的低迷局面,換句話說,國際市場並不缺乏優質的商品和精湛的技術,而是缺乏擁有足夠購買力並能夠消化巨量工業品的消費者群體。各個國家尤其是發達經濟體為了爭奪擁有龐大人口的新型經濟體消費市場,早已是在產業上過度競爭,議價權已經大大削弱。在這樣一個買方市場裡,擁有一個足夠購買力支撐的龐大需求的國家往往比先進技術和產品供給方的話語權更強。中國長期奉行的“以市場換技術”策略之所以能夠屢試不爽,與發達經濟體之間的過度競爭有很大關係。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