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分析稱中國航母服役突破第一島鏈將不是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03 09:40:54  


遼寧艦入列後首次海試完成後歸港。(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1月3日電/《青年參考》發表文章稱,美國及其亞太盟友合力打造的“島鏈”並非堅不可摧,中國海軍近年來持續加強遠航訓練,意在為日後突破封鎖積蓄力量。

  “和美國一樣,中國有在公海航行的權利。”10月下旬,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塞西爾.黑尼針對中國軍艦在沖繩毗鄰海域航行表態。話雖如此,收緊對中國海軍的“島鏈封鎖”,依然是美國的長期政策。分析稱,發酵的釣魚島爭端或成解放軍衝破“島鏈封鎖”的契機,中國海軍前出太平洋的行動趨於常態化,將為中國航母戰鬥群日後的軍事行動奠定基礎。

  四大節點決定“第一島鏈”

  美國從冷戰年代開始構築的亞太“第一島鏈”有四個關鍵節點:“鏈頭”是韓國,“鏈尾”在菲律賓,“鏈鎖”是台灣,“重心”在日本。

  隨著戰略東移,向亞太派駐先進武器成為最讓五角大樓忙碌的事情。近期,美軍表示將考慮重返菲律賓蘇比克灣,並邀請越南軍政官員參觀航母,均反映出強化“島鏈”的意圖。此外,為確保這條防線的有效性,美國還加強在“第二島鏈”的關節點——關島的兵力部署,從核潛艇到隱身轟炸機全都聚集到不足百餘平方公里的該島,它的地位形同“第一島鏈”的“監軍”和“司令”。

  從經濟角度出發,美國重視向“第一島鏈”周邊派遣新概念艦艇,試圖以小股精幹力量監控中國海軍主力動向,從而“以逸待勞”。美國海軍已確定在新加坡部署3艘左右的瀕海戰鬥艦(LCS),該艦吃水淺、功能多且航速極快,西太平洋任何一處發生事態,都能作出快速反應。日本《世界艦船》雜誌載文稱,瀕海戰鬥艦的航跡將遍布馬六甲海峽、宮古海峽、巴士海峽等,這些恰恰是中國海軍突破“島鏈封鎖”的必經之處。

  日本在華盛頓的布局中依然發揮關鍵作用。近年來,美國對日合作的重點放在“軍事一體化”上,即協助日本改組自衛隊的指揮及作戰體制,使之服從聯合作戰的需要。

  目前,美國已將原駐華盛頓州劉易斯堡基地的陸軍第1軍司令部遷至日本神奈川縣座間基地,其後將改組美國陸軍駐日司令部。日本也計劃成立類似的單位與美軍共同作業,或定名為“中央戰備司令部”。今年3月26日,日本航空自衛隊與駐日美軍的聯合指揮部——“共同統合運用調整所”在東京橫田基地成立,日本航空自衛隊總部也遷入橫田。據分析,日美兩軍將在此共同研究中國、朝鮮等國導彈發射及戰鬥機群的活動情況,並做出“聯合應對”。

  不過,“第一島鏈”也有薄弱點,那就是:台灣島這把“鎖”,隨著兩岸經濟融合和軍力差距增大已不再牢固。與此同時,作為“鏈尾”的菲律賓軍力貧弱,即便有美國撐腰,也不會有明顯起色。未來10年內,美軍即便重返菲律賓蘇比克灣,考慮到美國國防經費削減的大趨勢,也難以對完善“第一島鏈”的封鎖作用產生多大貢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