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駐英大使在《金融時報》撰文重申釣島立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03 12:10:32  


  中評社北京11月3日電/新華社報道,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2日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題為《來而不往非禮也》的署名文章,介紹釣魚島歸屬歷史並重申中國對釣魚島擁有主權的立場。

  劉曉明在文章中提到英國廣播公司(BBC)幾天前播出的一檔節目。這檔題為《歷史的警示》的節目講述了納粹法西斯在二戰期間給人類造成的巨大災難,希望歷史引以為戒。節目中,一位曾為納粹政府效力的德國人對其當時的行為深感羞恥和愧疚。

  劉曉明說,這個節目使他想起英國首相丘吉爾的一句名言:“態度雖小但能決定成敗”。他說,不少史學家將戰後的日本與德國進行過深入比較,結論驚人一致,那就是日本對二戰缺乏真正的反省和誠懇的認錯。日本至今仍在靖國神社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牌位,日本政府高級官員經常前往參拜。日本部分領導人曾對二戰表示過歉意,但從未令其鄰國信服。

  劉曉明在文章中說,參拜戰犯性質是嚴重的,在領土問題上玩火更是危險。近來,日本一些政客在中國領土釣魚島問題上大做文章,背棄中日兩國領導人在兩國邦交正常化時達成的“擱置爭議,留待以後解決”的共識。日本外相玄葉光一郎上個月訪問英國時還宣稱,“應將有關問題與歷史分割開來”,但歷史是不容分割的。

  劉曉明指出,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這有充足史料為據。早在十四、十五世紀中國就已經發現並命名了釣魚島,十六世紀中國將釣魚島劃入中國海防範圍。而日本“發現”所謂無人居住的釣魚島並聲稱其為“無主地”是在1884年。1895年甲午戰爭期間,釣魚島隨台灣一起被日本竊取,二戰中發表的《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均明文規定“日本將其竊取於中國之領土歸還中國”。

  劉曉明說,1951年,美國等一些國家排除中國與日本締結“舊金山和約”,規定美託管琉球列島(即今日沖繩)。之後,美託管當局擅自擴大託管範圍,將中國釣魚島劃入其中。1971年美日簽署“歸還沖繩協定”就釣魚島管轄權私相授受。這些都遭到中國政府強烈反對。1971年10月,美國政府不得不表示:“把原從日本取得的對這些島嶼的施政權歸還給日本,毫不損害有關主權的主張。”今年9月美國國會研究部發表的報告再次確認,當年“將釣魚島行政管理權轉交給日本並不意味著對該島嶼的主權主張有任何傾向”。

  劉曉明表示,此次釣魚島爭端驟升起因於日本政府非法“購島”,由日方一手挑起。中方曾在各個層次反復向日方表明立場和關切,但日方置若罔聞,一意孤行。值得注意的是,日方“購島”不是一個孤立行動,近年日方一直處心積慮地強化對釣魚島的所謂“實際控制”,企圖將其單方面主張強加給中方,先後採取了“命名”、登島、調查、修法、巡視等一系列單方面行動,“購島”也是其中一個環節。如果中國不作出必要反應,日本勢必還有進一步升級行動。劉曉明說,日本所謂“政府‘購島’是為了防止東京都知事‘搶購’而導致事態更加不利”,這完全是自欺欺人的說法,誰能相信這不是在演“雙簧”?

  劉曉明指出,中國一貫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致力於營造和平穩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地區環境,同時在涉及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中國也一貫堅持原則。中方在釣魚島問題上被迫採取必要措施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全是正當的,是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都必須做的。事實證明真正企圖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挑戰戰後國際秩序不是別國,正是日本。

  劉曉明最後表示,日本要想與亞洲鄰國和平相處,要想贏得一個友善的周邊環境,就需銘記丘吉爾的名言,認真反思自己的態度,並在行動上向歐洲特別是戰後的德國學習。

  《金融時報》創辦於1888年,是英國知名的大報之一,也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主流報刊,各國政要、工商界領袖和社會精英常在此發表文章。該報目前有英國、歐洲、美國、亞洲4個英語版本,在全球20個城市印刷和140個國家及地區銷售。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