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論:琉球蔡氏姑婆“被日本人”會生氣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09 01:11:46  


蔡夫人像
  中評社香港11月9日電(作者 應建芬)在福州長樂梅花古鎮有座香火旺盛的“蔡夫人廟”。據《蔡氏族譜》和《長樂縣志》等記載:蔡夫人,名蔡紅亨,琉球國人,擅長織綉,曾織造龍袍進貢,深受明萬歷皇帝的喜愛,封其為“精妙、巧明懿德夫人”,並召其入宮。但遇風在梅花澳上岸,受到鄉親熱情接待,入住宋直家,後朝廷免其入京,蔡紅亨是位溫婉的人,曾教鄉人織綉,使梅花出的花布負有盛名,但媽不久因病逝世,葬於梅花馬鞍山田螺塢。萬歷皇帝念其年輕逝於異鄉,敕建廟奉祀,封其“懿德夫人”,該廟直至清末都由福建布政司每月撥數鬥廟米供祀,紀念這位來自琉球國的蔡夫人。

  “蔡夫人廟”另一種民間傳說,明萬歷年,琉球國的耳目大夫蔡金城女兒蔡紅亨,國色天香,傾國傾城,適逢萬歷皇帝派封王大使到琉球挑選宮娥,蔡紅亨被選上送至長樂梅花港登陸。因其先祖蔡茁原是長樂人,因而,念祖心切,在宋直家莊拜祖認親,族人稱其為“姑婆”,後朝廷免其入燕京,被福州道家陳靖姑(道教臨水夫人,婦幼保護神)收為徒弟,坐山岩羽化成仙,鄉人金塑肉身,萬歷皇帝敕建神廟奉祀。據說蔡夫人善降風神保護無數漁民,每臨狂風惡浪,只要喊“琉球國蔡氏姑婆”,蔡夫人便顯靈拯救。傳說其神靈常回琉球探望父母並降妖滅怪,琉球國人更是感其恩德,稱其“蔡夫人”,後至梅花神廟搶走金身,只留下衣袖在長樂。

  至今蔡夫人作為神明,在福建、廣東、台灣、琉球等地民間仍然影響很廣,奉其為“降風神”,在媽祖、臨水夫人的宮廟裡都有附祀。

  雖然,對於蔡夫人的傳說不一,但同樣見證了自古琉球王國與福州長樂的密切往來的歷史,同時也見證了明朝與琉球王國建議了密切的宗主國的關係。在明朝,對日本採取的是“海禁”政策,因為,來自日本的倭寇殘害中國長達數百年之久,給中國的沿海甚至內地的廣大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而明朝對琉球王國採取的是開放和密切交往的政策。在洪武和永樂年間,朱元璋和朱棣兩位皇帝分別各賜“十八姓閩人”定居琉球,史稱“閩人三十六姓”前往琉球王國,其中蔡夫人的先祖為蔡襄的族人,林氏則是林和靖的後人。“閩人三十六姓”定居琉球帶去了先進的漢文化,精堪的造船和航海技術以及包括醫藥、紡織甚至制傘工藝,使琉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得到很大的發展。琉球從紀年、文字都與明朝相同,歸屬中國,每年向明朝歲貢。琉球自1372年朱元璋派大使給當時中山國(在中國歷史上中山國是琉球國的古稱)封王開始,至1879年被日本非法吞並的500年間,一直與中國保持著密切的藩屬國關係。據福州的親戚介紹,在琉球受福州方言影響很大,至今還可以看到福州民俗的痕跡,如在屋前樹“泰山石敢擋”,在屋頂擺“風獅爺”(福州話將“台風”說為“風獅”),甚至一種用黃泥腌制的脆蘿蔔與福州吃法也是相同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