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林中森:九二共識是兩岸和平紅利 共同珍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09 12:00:38  


林中森。(中評社 王宗銘攝)
  中評社台北11月9日電(記者 王宗銘)台灣海基會與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今天共同舉辦“九二共識”20週年學術研討會,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在開幕致詞時表示,“九二共識”可以說是“既顧本又開創”的劃時代之舉,海基會是見證者,兩岸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自2008年恢復制度化協商以來,已簽署了18項協議及系列共識聲明,為兩岸交流互動支撐起穩固的平台,共創兩岸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榮景,凸顯“九二共識”的難能可貴,兩岸均應共同珍惜此一互利雙贏的和平紅利。

  海基會這場研討會邀請馬英九與“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出席致詞,“總統府”秘書長楊進添與“國安會秘書長”袁建生等多名高層官員也與會,現在有近400人參加。

  林中森說,海基會基於政府授權,過去21年來一直站在兩岸協商的第一線,部分人員更是親身見證“九二共識”的形成過程,海基會作為“九二共識”的見證者,責無旁貸舉行這場研討會,共同就“九二共識”的意涵以及對未來兩岸關係的影響做深入的探討。

  林中森說,“九二共識”,用最簡單的一句話涵括,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對我們來說,所稱的“一個中國”,當然是指“中華民國”。1987年政府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兩岸人民往來越來越密切,衍生出許多問題,雙方都有誠意解決問題,但是卻因陸方要求將“一個中國”原則納入協商前言而卡住。後來,兩岸都展現了高度的政治智慧,擱置爭議,透過函電往來,達成對於一個中國原則,各自以口頭表述的一致意見。兩岸協商與交流從此邁開步伐,穩步前進,擱置爭議,互利雙贏。

  林中森說,當然,1992年雙方達成這個共識的時候,媒體只是以“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來涵括整個共識內容。後來雙方均以“九二共識”這個詞,代表兩岸於1992年達成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一致意見。

  林中森說,“九二共識”可說是兩岸互釋善意,互以同理心,設身處地為對方設想的開始,也是擱置爭議,相互秉持“對等、尊嚴、互惠”原則啟動兩岸協商的重要基礎。在兩岸互信基礎不穩固的1990年代,能有這樣的成果,誠屬不易。

  林中森說,“九二共識”所指的一中,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就是“中華民國”。台灣社會或許對於政府的大陸政策仍有許多不同的見解,但“中華民國”卻是不分朝野的最大公約數。“九二共識”在捍衛“中華民國”主權、守住“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對兩岸關係定位的同時,也讓兩岸達成共識,尊重台方“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雙方認知各有不同”的立場,可以說是“既顧本又開創”的劃時代之舉。

  林中森說,兩岸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自2008年恢復制度化協商以來,已簽署了18項協議及系列共識聲明,為兩岸交流互動支撐起穩固的平台,共創兩岸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榮景。時至今日,兩岸的交流秩序已逐步建立,民眾權益的保障更臻周全,共為兩岸人民創造了更大的福祉,更凸顯“九二共識”的難能可貴,兩岸均應共同珍惜此一互利雙贏的和平紅利。

  林中森說,未來,海基會仍會依據政府的授權,在既有良好績效上,全力貫徹政府的大陸政策,共同精進落實推動馬英九所宣示並經“行政院”遵示提經院會通過的“黃金十年,國家願景”有關和平兩岸的政策綱領,並遵照馬英九國慶文告所提示的未來兩岸工作重點,全力以赴,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繼續秉持“對等、尊嚴、互惠”,“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原則,推動兩岸制度化協商,優先處理經貿、攸關兩岸民生福祉及交流秩序等議題,並穩步擴大交流領域、行穩致遠,為兩岸人民創造更大福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