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是次會議召開前,一場“全國改革者大會”的召開就招致了中央領導批評。此時開會,非常扎眼。王岐山能在這樣的風險之下,推動這次會議的召開亦是具有相當的魄力。但在今天看來,是次會議的舉行也是踏准中國改革的脈絡。1984年的莫幹山會議也成了一代改革人的共同回憶。
在廣東,王岐山雷厲風行,將廣國投破產關閉。雖然在當時看來,這一舉動頗為大膽。但是分析來看,此舉又暗合政府治理的趨勢。王岐山此舉一改政府替國有金融機構背書的模式,將政府信用和企業信用釐清。他表示,一個市場經濟的根本原則就是“讓贏家贏,讓輸家輸”。
王岐山在規則的框架內,巧妙的突破著。
果敢性格 臨危堪大用
仔細梳理發現,王岐山的晉升軌跡,前半段踏著中國改革的脈絡,而後半段的仕途征程則隨著危機治理的經歷。這也難怪有人會對其冠之以“救火隊員”的稱號。當然,在救火的步伐中,他也受到了中共高層更多信任。所以王岐山才能夠在今天躍升為中共常委。
1993年王岐山由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副行長調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協助已兼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熔基處理中國經濟的“軟著陸”。這段與朱熔基的交集經歷,使王岐山獲得了朱熔基的肯定。王岐山的作風和性格,亦酷似朱。
1997年從建行行長位置上空降廣東,這次擺在他面前的爛攤子則是中國遭遇當代規模最大的破產事件。此事情亦被其果斷處理,避免該事件對中國信用評級可能造成的惡劣影響。
之後其在海南幫助應對樓市泡沫留下的“爛攤子”,在海南剛剛五個月,就因為“非典”被調去北京處理危機。最後他以減重20斤的代價換來這場攻堅戰的勝利。而當其獲任副總理、位列黨和國家領導人時,又需要協助溫家寶應對2008年的“金融海嘯”。與此同時也要應對中美日趨劇烈的貿易摩擦。
這位被外界評價為“具備應對複雜金融局面的能力,有對付金融風險經驗”的副總理,今次升任常委,擔在其肩上的責任亦不輕鬆。王岐山應對危機的經驗與硬朗的工作作風,將會在中共新世代傳承與變革中起到更大作用。
(來源:大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