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王崑義:民進黨繼續反中的悲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24 11:46:51  


  中評社台北11月24日電/台灣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今天在旺報撰文說,民進黨在11月21日的中常會終於決定設置“中國事務委員會”,但是這個機制並沒有如外界期盼的定名為“兩岸事務委員會”,而且不但原先外界預期由謝長廷擔任“主委”的位置落空,領導角色甚至還被黨主席蘇貞昌降格為“召集人”,並由蘇貞昌自行兼任,在蘇貞昌權力一把抓的情況下,顯然民進黨內對中國問題的思考,至今還是無法出現理性的政策之爭。 

  謝長廷無力翻轉 

  從今年9月就已經預定要設置的“中國事務委員會”,一直拖到11月21日才成立。謝長廷原期望這個委員會能夠作為“民共交流”的平台,但是民進黨內獨派的聲音是不要設置這個委員會,以免變成“國共論壇”的翻版。 

  在雙方意見不同之下,謝長廷透過10月初登陸訪問,並提出“憲法各表”來為自己造勢。可惜的是,謝長廷並沒有因此為自己營造接任主委的利多,反而激起黨內基本教義派的群起攻擊。在黨內砲聲隆隆之下,謝長廷只好分訪黨內各大老,期望把他主張的“憲法各表”想法解釋清楚,但不解釋也就算了,越解釋越成為獨派攻擊的目標。 

  為了化解獨派充滿火藥味的攻擊行為,蘇貞昌把“中國事務委員會”降格為黨內對中國問題的溝通平台,而不是建構成為“民共交流”的平台,這完全失去成立這個委員會的初衷,對謝長廷來說,他要的是能為民共關係有所建樹,但既然委員會被降格,他擔任召集人也不具有何意義。 
 
  只是,謝長廷沒有接任“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召集人,黨內對中國問題的爭論並未就此結束,反而開啟謝系與獨派鬥爭的門閥,蘇貞昌想以這個委員會召集人的名義化解爭議,恐怕只會讓這把火越燒越旺,尤其蘇貞昌對中國問題陌生的情況下,想藉由“中國事務委員會”整合黨內對中國問題的意見,恐怕也很難,最後這個委員會可能只會停擺或一事無成。 

  蘇貞昌放棄參與 

  然而,兩岸的問題不是民進黨反對就停止轉動,在中共十八大胡錦濤的政治報告中已經言明,希望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及兩岸和平協議,應該盡早實現,這顯然是胡錦濤交給習近平的“習題”,以習近平“知台”的性格,他在明年3月之後真正完全接班,必然要推動這兩項“習題”,如果民進黨沒有“知中”的能力,甚至還在為“反中”、“親中”而吵,最後只會變成國共兩黨協商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與和平協議的邊緣人。 

  所以,作為一個“忠誠的反對黨”或“負責任的政黨”,民進黨不該為了成立一個新的機構,而放棄參與兩岸政治協商的資格,如果是這樣,還不如不成立這個委員會還好。如果成立這個委員會,只是讓民進黨內部多一個吵架的場合,更會削弱民進黨反思兩岸政策的能力,讓民進黨連作為一個監督國共政治協商的第三者,都難以做到。 

  因此,謝長廷引用馬基維利的話說:“人類的悲劇,就是情勢變更,但人不變更。”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意味,民進黨既然不願意建立“民共交流”的平台,還是堅持“反中”的角色,在整個兩岸情勢有積極性的變化時刻,只是自斷手腳,這才是“民進黨的悲劇”。如果民進黨2016年真的能贏得執政權,一個繼續堅持“反中”的執政黨,只會帶來“兩岸的悲劇”,而不是和平發展的景象。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