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釣魚島鬥敗 日本成驚弓之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26 11:58:34  


 
  在取得“階段性勝利”後,中國的執法船、漁船持續地出現在釣魚島周邊海域,不時地進入30海裡、12海裡,讓對手疲於奔命,消耗其體力、精力,摧毀其意志。經濟層面的對抗,民間層面的抵制日貨,則打擊了日本的經濟,實在地削減其國力。此外,中國的海軍編隊出現在日本附近的國際海域,中國各大軍區、多兵種的頻繁演習,針對釣魚島作出的新的軍力部署,都牽制著日本的力量,讓其不敢輕舉妄動。

  可見,釣魚島的保衛戰,不僅僅局限於釣魚島及其周邊,不單單牽涉到了執法的、軍事的力量,還延伸到了信息戰、輿論戰,涉及到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諸多層面,從國內的政府、民間向著國際的舞台擴展。在維護釣魚島主權中所採取的策略表明,中國在釣魚島上根本不急於一口吃下,以持久戰的方式一步步促成力量的對比變化,為付出最小的代價奪取最後的勝利創造條件。

  中國應對釣魚島,成功地摸索出了中國維護領土主權的成套模式。英國的媒體分析稱,中國應對釣魚島問題模式將被應用於南海。釣魚島的模式當然可以運用於南海,但在島嶼眾多、力量盤踞更加複雜的南海,還應該結合實際進一步地豐富完善起來。

  日本“鬥敗”拿著雞毛當令箭

  日本自“購島”以來,根本沒有找到什麼好果子吃,相反中國的表現卻越來越名正言順和光明正大,感覺到痛的野田也像是鬥敗了的公雞,自感離告別政壇的日子也不遠了。從他在亞歐論壇上的表現就能感受到他的不受歡迎的尷尬,在剛剛落幕的東盟峰會上也遭多國領導人拒見,更沒有再提釣魚島問題,這完全是由於他個人錯誤的“購島”決定搞得自己狼狽不堪。日本國內,野田的民眾支持率快成了零,本想以此來贏得民心,沒想到卻反而斷送了自己政治生命,長此以往日本只能走向沒落,野田似乎已認識到了這一點,但為時已晚。

  眼下,被認為是日本下屆首相人選的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發布該黨競選綱領,聲稱欲在釣魚島常駐公務人員的同時,還提出要修改“和平憲法”,賦予日本集體自衛權,大幅擴充軍事預算,提升自衛隊為“國防軍”。安倍晉三是個極右分子,他曾在過去任首相期間把日本的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在觀察人士看來,一則,對華強硬已經成為一種選舉語言;二則這也是他在釣魚島問題上不甘心失敗的表現;三則,他也是欲借中日釣魚島爭端中的民族情緒,提升自衛隊為“國防軍”,以便擺脫國際社會對日本的軍事控制。

  不論誰將成為下一任的日本首相,都必須要看到,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存在的一系列誤解導致中日領土爭端愈演愈烈。日方如不反省自己的誤解,否則事態蘊含著朝更緊迫方向發展的危險。如果背離了擱置爭議的共識,雙方對主權的主張很容易發展為最終以軍事力量解決的事態。而日本要是以為美國是其堅強後盾,那就又錯了。

  暫不說,《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雖然規定,對於日本施政下的地域的攻擊,美國將根據本國憲法的規定及相關手續採取行動。但其中有一個小把戲,根據日美之間的協議,“防禦對島嶼的侵略”是由日本獨立完成的任務。在中國進攻釣魚島時,應由自衛隊執行這一任務,此時美軍不會參戰。如果自衛隊能夠保衛釣魚島,自然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自衛隊不能守住釣魚島,那該島將轉由中國管轄。這時,釣魚島就將不再是安保條約的對象。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只是把日本當炮灰。美國有人正在東亞使用“離岸制衡”政策。歷史上,大英帝國對於歐洲大陸國家充分利用了此項政策。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則向英國等提供武器,二戰初期,美國並沒有直接派兵參戰,而是間接幫助英國,作為民主國家的軍工廠。這就是一種“離岸制衡”。也就是說,針對不斷崛起的中國,美國並不自行介入而是支援日本。日本如果承擔“離岸制衡”的作用,就相當於將自己定位為中國的敵人,那就有必要進行積極的軍事部署,釣魚島問題則是對此極為適合的借口。

  所以,報道稱,日本防衛副大臣長島昭久最近前往華盛頓,與奧巴馬政府舉行了會談。他說,日本和美國將修訂指針,目的是與東亞當前的地緣政治形勢相適應,其中包括“中國驚人崛起”的“附帶影響”,這點一點不足為奇,美國一直都在推進“離岸制衡”政策,只不過“鬥敗”了的日本已經拿著雞毛當令箭了。

  (來源:多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