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齊心協力推動“國民共進”
記者:推動國民攜手共進,需要釐清諸多理論研究和實踐過程中的問題。近幾年,“國進民退”、“國退民進”爭論不絕於耳,到底怎樣看待這一爭論,如何統一思想呢?
石軍:“國進民退”的說法由來已久。建國初期,我國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政府全面實施“國進民退”政策,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改革開放以來,民企發展確實遇到過一些挫折,如1989年至1991年清理整頓中曾經出現的“紅帽子”現象,但從總體和宏觀上看,民營經濟的發展一直沒有形成逆轉之勢。鋪天蓋地而又複雜多變的經濟活動,任何一種例子都能找到,要用幾個例子推論“國進民退”,往往會以偏概全,得出錯誤結論。
記者:那麼,從總體和宏觀上看,到底是“國進民退”?還是“國退民進”呢?
石軍:這樣的爭論沒有多大必要,因為不存在“國進民退”問題;這樣的觀點有必要澄清,因為無謂的爭論會干擾經濟發展。
從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進程看,不是“國進民退”,而是“國退民進”,要不然民營經濟就不會有空間發展壯大。由於在此期間,國有經濟也得到快速發展,還是講“國民共進”更加符合實際。
大家知道,我國經濟得以長足發展,主要是三股力量支撐的。一是國有企業。二是民營企業。三是外資企業。據統計,2001年到2011年這10年間,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幅分別為16.7% 、31.2% 和20.1%,國有企業比民營企業增幅低了14.5個百分點,比外資企業增幅低了3.4個百分點。這些數據表明,不是“國進民退”,而是三者都進,並且民進最快、外進居中、國進居後。
記者:在此情況下,您為什麼提出齊心協力推動“國民共進”?
石軍:我提出齊心協力推動“國民共進”,主要原因有三條。一是鞏固完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大力發展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兩者都應更好更快發展,任何一方都不能削弱。二是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完全能夠融合發展,過去已經呈現兩者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良好起步,今後合作發展、實現雙贏的舞台更加寬厚,定會上演一幕幕合力推動科學發展的壯麗詩篇。三是目前我國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仍不適應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發展要求,尤其是在推動兩者融合發展上還存在諸多體制性障礙,迫切需要通過深化改革來整合資源、凝聚力量,合力推動“國民共進”。
記者:“國民共進”涉及內容很多,牽動方方面面,的確需要齊心協力推動。現在看,關鍵還是政府、國企和民企這三方。您就先說說政府這一方吧。
石軍:就政府而言,應當堅決按照18大報告中講到的“處理好一對關係”(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三個保證”(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來嚴格規範自己與市場行為,率先強力推動“國民共進”。搞計劃經濟,只需一只手操作,一切由政府說了算;搞市場經濟,需要兩只手,一只手是市場,一只手是政府。推動“國民共進”,應該兩只手協調動作,但協調動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政府管多了,市場就不願意,搞不好還會反過來施以懲罰;市場管多了,政府又不放心,總是習慣沿用計劃經濟辦法去組織指揮市場經濟。因此,目前當務之急是抓緊轉變政府職能,加快革除體制性障礙,真正處理好“一對關係”,切實堅持好“兩個毫不動搖”,積極兌現好“三個保證”。
記者:再說說國企和民企吧。
石軍:國企和民企怎麼進,“兩個毫不動搖”和“三個保證”也已講得很清楚。就國企來講,應當著眼增強“三力”(活力、控制力、影響力),集中精力幹好兩件大事,一是探索和推行國有經濟多種實現形式;二是集中投向,將更多資本投向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就民企來說,關鍵是抓住三個著力點。一是緊緊盯住“三個保證”的落實,積極爭取更好發展環境;二是突出抓好自主創新,努力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三是精心選擇進入行業和領域,主動搞好與國企的合作。
國企與民企攜手共進,不是只有合作,而是既有合作又有競爭。只有真正搞好合作,才能優勢互補,實現共贏;只有敢於善於競爭,才有發展活力,沒有競爭就如計劃經濟,只會是一潭死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