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習近平重走南巡路 意在啟動新改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12 09:11:19  


12月8日上午,習近平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
  中評社香港12月12日電/美國《僑報》12月11日載文《重走南巡路意在啟動新改革》,摘要如下:

  在中共的政治文化中,新任總書記的首次外出考察,在很大程度上能折射新領導人的執政理念與政策取向,因而備受矚目。今年是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20周年。履新不足一個月的習近平,上任後首次出京就踏上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廣東,沿著當年鄧小平南巡的路線,到深圳、珠海、順德以及廣州等地視察,向外界清晰傳遞了中國將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也回答了“走什麼路、舉什麼旗”的問題。 

  據媒體報道,12月8日上午,習近平來到深圳市蓮花山的鄧小平雕像前,率領在場所有官員向鄧小平雕像鞠躬。習近平表示,“黨中央作出的改革開放的決定是正確的,今後仍然要走這條正確的道路,富國之路、富民之路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開拓。”值得注意的是,當年全程陪同鄧小平考察、並在改革大業中頗具建樹的四位前輩李灝、鄭良玉、陳開枝、梁廣大也在儀式現場,也讓習近平的南方之行有了更多象徵意義。 

  外界對習近平宣示的“改革要有新開拓”關注頗多,紛紛猜測會有何創新舉措。事實上,習的表態與其說是創新,不如說是中共改革精神的回歸。而目前中國最需要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等。其中,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密不可分,這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經驗與教訓所昭示的。 因此,不能簡單地理解,中共將重複鄧小平當年所啟動的改革模式。

  改革開放初期,社會形勢相對簡單,民眾對物質條件的改善更加迫切。正是鄧小平當年的南巡,讓中國擺脫了姓“資”還是姓“社”的意識形態糾葛,使一度陷入停滯的改革開放重獲動力並邁上新台階,短短20年,中國GDP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創造了令世界驚嘆的經濟奇跡。如果說,鄧小平時代的主要使命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客觀上偏重經濟體制改革。習近平的使命就更加緊迫,除了能繼續發展生產力,還要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推動政治體制改革,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健全民主法治等。 經歷30多年改革開放的中國,社會形勢早已發生巨大變化,遠比當年複雜,民眾的利益訴求更加多元化,各種矛盾更加廣泛和尖銳,執政黨也面臨空前的危機和考驗。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