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吳子嘉:搶救蘇主席遊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21 16:35:40  


  中評社台北12月21日電/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吳子嘉今天在該報發表文章,蘇貞昌為了號召“火大遊行”,接連以黨主席之姿“撂下去”,站在路邊拿起麥克風,呼籲全國人民一起走上街頭嗆馬。只是,喊得這麼用力,為何民眾的回響始終不如預期?黨內人士都心知肚明,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這場遊行的出發點,並非為了崇高理想,純粹是蘇貞昌個人在遭遇“馬蘇會”、“蘇謝合”破局後,領導威信迅速墜落,桶箍角色確定開花,才不得不發起抗爭激化對立,藉此鞏固黨主席的領導威信。所以,這種“黨主席跛腳危機”的權力保衛戰,當然得不到社會共鳴,也注定將在蒼白無力的情況下草草落幕。

  文章指出,過去七個月,取得連任的馬英九,種種“無良施政”讓支持度兵敗如山倒,政府卻依然故我,一項又一項悖離民意的政策接連推出,導致民怨四起,一種官逼民反的憤怒快速集結,包括一連串的社會運動,以及清大學生陳為廷對“教育部長”嗆聲,都是在這種氛圍下所產生的具體作為。

  讓人納悶的是,縱使民間對政府的不滿壓力早已達到沸點,但在兩個禮拜前的好長一段時間,整個民進黨卻是毫無動靜,僅依循體制隨波逐流,讓政府得以更加恣意妄為。面對外界的質疑,蘇貞昌不斷以“拭目以待”作為回應;縱使支持者表明希望民進黨能率領群眾走上街頭,但他都選擇顧左右而言他,不願對“上街”這件事有任何表態。

  儘管如此,民進黨人士大都能理解,把參選二O一六“總統”大選視為目標的蘇貞昌,為擴張支持者板塊,自從就任黨主席以來,面對任何爭議,包括美牛風暴、陸生納健保、兩岸投保協議、釣魚台主權爭議,還是謝長廷訪問中國大陸等,他選擇抱持一種不左不右、不前不後的說法來回應,嘗試塑造自己的“中立形象”,避免嚇跑中間選民,不利個人參選“總統”。

  所以,在兩個禮拜前的一段時間,蘇貞昌之所以不願上街抗爭,理由不是為了多給馬政府時間表現,而是準備以理性中道路線直攻“總統”大位。

  未料,蘇貞昌這種迴避作為,美其名是理性務實,但本質卻是缺乏中心思想,以至於面對爭議時,始終提不出具體主張。就連處理兩岸問題,也是一面向獨派靠攏,一面又與謝長廷達成讓對方擔任“中國事務委員會”召集人的協議,讓自己陷入搖擺不定的決策困境。

  所以,面對蘇貞昌的舉棋不定,擅於政治操作的馬團隊都在看眼裡,三不五時就拋出“馬蘇會”吃豆腐。因為,他們看準了蘇貞昌的自我矛盾,打定即便提出邀請,蘇終究會以各種理由推託,如此一來,既可向社會傳達“有意與在野黨溝通”的善意,二則能把“拒絕對話”的帽子扣到民進黨頭上;甚至還能塑造“被拒絕”的形象,有理由不再提起“馬蘇會”,因而讓蘇貞昌痛失與馬英九平等對話的重要機會,也少了替人民發聲的管道。

  不僅如此,上月底,蘇貞昌確定“中國事務委員會”設置要點後不到三天,謝長廷、游錫堃接連表態不願參與,讓負責整合黨內派系意見的委員會,立刻走入形同虛設的命運。過度算計的蘇貞昌,不僅當不成“桶箍”,也讓個人在黨內的領導威信受到重創,本應登高一呼、號令天下的黨主席,把自己弄得滿臉全豆花,進退兩難。

  而且,好死不死,原本盤算黨內要角都會加入中國事務委員會的蘇貞昌,因為太過“靠勢”,當設置要點一通過,就透過黨秘書長林錫耀公告週之,委員會的委員名單,最慢三個禮拜,亦即十二月十二日就能公布,萬萬沒想到這輛列車才剛發動就立刻拋錨,謝、游拒絕加入,名單難產,讓蘇貞昌陷入“找憮人”困境。

  因此,就在表定公布中國事務委員會委員名單前夕,蘇貞昌在黨內一場重大議題會報,一改過去六個月的立場,突然交代要走上街頭。問題是,主題究竟是為了退休制度改革?經濟改革?還是兩岸路線的修正?蘇貞昌當下卻沒有任何想法;甚至,還直接把問題丟給民進黨組織部、社運部等單位去思考發想,讓相關幕僚相當錯愕,但也只能倉卒的順著主席的意思啟動作業。

  只是,礙於蘇貞昌自己都不太清楚“為何而戰”,因此幕僚單位最後才會丟出“要民主、要改革、要生活”的訴求,空洞程度,讓幾位參與過程的人士“說到自己都想笑”,但也只能煞有其事的把幾件熱門時事,都拿來填充成遊行的“火大理由”。

  所以,或許許多人都會納悶,避免讓偏激壞了“總統”路的蘇貞昌,為何突然改變路線?理由,其實就出在“馬蘇會”確定破局,而謝長廷、游錫堃表明不願與蘇貞昌合作;再加上蔡英文喊出召開國是會議,獲得社會高度支持,差點讓人以為民進黨主席還是蔡英文。種種因素,都讓蘇貞昌的主席光彩變得黯淡無光,威信盡失。

  所以,為了鞏固個人的領導地位,蘇貞昌才會想透過超大型的抗爭行動,把“反馬”麥克風搶回自己手中。而且,還破天荒的把一天就能解決的遊行,硬是拉長為超過一個月的“行銷廣告活動”,全台走透透站上野台開講,搭配親綠媒體的報道,縱使通篇都是缺乏具體主張的怒罵聲,依舊能吃盡新聞版面,把自己又擠上黨主席的制高點。

  雖然遊行的真正目標很膚淺,但效果其實很不錯。因為,原本早該交出的中國事務委員會名單,成功的在“火大”煙霧中被遺忘;媒體也不曉得是故意,還是真的忘記了,原來民進黨還有中國事務委員會這檔事。

  儘管如此,這場欠缺具體改革能量的街頭運動,最終只會落得為了遊行而遊行;參與者,也都僅限於綠營既有支持者。雖然場面好看,也能讓支持者有洩憤的管道,但當曲終人散,一切問題都還是沒獲得解決,甚至還可能讓蘇貞昌面臨新一波的危機。

  首先,在對內部分,決定走自己的路的謝長廷,預料將在三月至六月之間再次訪問中國大陸。屆時,已擁抱獨派的蘇貞昌,必然會與謝產生極大磨擦,黨內路線鬥爭一觸即發。

  第二,蘇貞昌在發動“火大遊行”後,等於是將藍、綠重新打回對立情勢,間接解救馬英九的黨內領導危機,原本就難以成局的“馬蘇會”,更將遙遙無期。因為,蘇貞昌既然已經透過這場遊行,突顯自己的跛腳危機,馬英九又因藍綠對立鞏固基本盤,更沒有何理由,找一位忙於內鬥的蘇主席進“總統府”講話呢?

  但蘇貞昌的未來,也並非黨內所言的如此悲觀。因為,截至目前為止,即使蘇貞昌能否連任黨主席都有問題了,但他仍對個人的“總統”之路抱持高度樂觀,並未因此喪失鬥志;再者,蘇貞昌確實已透過遊行議題蓋掉“國是會議”的熱潮,順利的將蔡英文重新打入冷宮,製造出敵消我長的局面。

  因此,雖然“火大遊行”已確定無法改變馬政府任何一項政策,也不會有任何一位官員會因為這場行動而下台,但最後也不會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它已成為“搶救蘇主席”的關鍵一役。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