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時:調整結構拚競爭力 才是最嚴峻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3-01-03 11:20:52


  中評社台北1月3日電/中國時報今天社論說,過去一年的台灣經濟,有如乘坐雲霄飛車,忽高忽低、驚險萬分。從年初的樂觀、經濟成長率可居四小龍之首的預測值,直線下墜到景氣燈號連十藍、“保一”能否的驚恐;甫連任的馬英九與社會寄望極高的財經“內閣”,民意支持度正如成長率一樣的直落低點。展望今年,喜的是景氣終究是否極泰來,可望由谷底攀升;憂的是風險仍在,特別是台灣經濟結構的問題仍無法解決。 

  去年全球經濟可謂亂流不斷、衰事層出,原本各界預測都是景氣在第一季落底、反轉向上,下半年全球經濟就可嘗到甜頭;但歐債危機白熱化,讓歐洲墜入衰退,英、義經濟出現負成長,法國零成長,德國也只有不到一%的微幅成長,歐盟去年二、三季經濟都是負成長,這已是定義上的進入衰退。美國雖然以量化寬鬆不斷撒錢,但失業率一直在九%左右,到年底前才降到八%以下,復甦火苗微弱。 

  更大的意外是大陸經濟也走緩。受到歐美經濟遲緩、導致出口不如預期下,大陸內部中小企業的倒閉問題,打房以避免資產泡沫化的緊縮力道,讓這個連續多年維持二位數成長率的新興經濟體,去年第一季就開始放緩腳步,第二季經濟成長跌破八%,只有七.六%,創海嘯之後的低點。大陸政府不得不把“穩增長”再提到經濟政策之首。其它幾個在海嘯後虎虎生威的新興經濟體─包括印度、巴西等,都落入海嘯後最低成長的窘境。 

  在如此惡劣的大環境下,包括台灣在內的四小龍,經濟表現當然不甚理想,下半年各經濟體的出口成長率紛紛跌入負值,經濟成長率也由原先預估的四到五%,逐步下修到一到二%。但不能否認的是,台灣出口成長率的下跌,先於其它小龍,跌幅也高於它國。這個殘酷的數據告訴我們,台灣去年經濟走低,除了大環境因素外,更有著本身產業、企業競爭力下滑的成分在內。 

  因此,縱然展望今年,全球經濟可望走出谷底,如美國失業率降到七.七%,是近四年最低數值,經濟成長亦優於預期;大陸採購經理人指數回升、出口數值上揚;各大智庫對今年的經濟預測值都較去年高,這些都顯示景氣春意已現。但也不能忽略潛藏的風險與危機仍不少,第一道關卡就是美國的財政懸崖風險,儘管民主、共和兩黨及時達成富人加稅協議,但減赤機制將晚兩個月啟動,可以預期,兩黨之間的角力仍將繼續,經濟與金融市場依然存在變數。 

  第二道關卡則是歐債危機仍是難解、無解;希臘固然已不是問題核心,但西班牙經濟仍未見好轉,好不容易才從加護病房搶救回來的意大利,則因負責整頓經濟的總理蒙蒂去職,政局將更替,未來仍有不少的風險。第三道關卡則是國際政治的風險,除了“傳統”地緣政治風險所在的中東局勢,如出現變局即可能衝擊油價、進而打擊經濟外,日本右派政權上台,與鄰國─特別是大陸之間的互動如何、是否引發如去年釣魚台事件般不可預知的衝突?是否又因此衝擊彼此的經濟、貿易、投資?這些都是今年我們必須面對的外在經濟風險。 

  但撇開這些非操之在我的風險,台灣更應力求掌握、控管者,當屬本身競爭力下滑的問題。去年的數據看出,台灣經濟與產業結構有三大問題,第一是出口高度依賴科技產業,景氣差、民眾要節衣縮食者,第一個砍的就是有奢侈品性質的科技產品;去年全球衰退聲中,韓國出口表現較台灣佳,重要原因就是其出口是由汽車、石化、造船加上科技等多元結構組成。 

  第二個問題是即使以科技產品看,競爭力也衰退,宏達電的市占率腰斬、出口變少,立刻反映在台灣出口數字的下降上;更別提島內DRAM已死,LCD、LED、太陽能等產業紛陷苦戰。今年景氣好轉,固然廠商可喘一口氣,但如不能在技術、品牌及競爭力下功夫,景氣再反轉時,又將陷入淘汰行列中。第三個問題則是台灣尚未在“後PC時代”,為台灣的科技產業,乃至整個“國家”的產業,找到一個因應與定位。這個問題,過去幾年困擾著島內業者,看來,未來一年仍將持續困擾著台灣。 

  今年經濟成長預測應在三%以上,遠高於去年的一.一三%;但這個數字是建立在去年較低的基礎上,因此今年的景氣復甦仍屬和緩,雖較去年佳,但距離“明顯有感”恐怕仍有些距離。而對台灣產業及政府而言,最嚴峻的挑戰,恐怕不在於計較成長率多少,而是產業結構的調整與競爭力的提升,這才是業者與政府今年更該投注心力解決的問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