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面臨產能過剩與土地神化的怪圈
http://www.CRNTT.com   2013-01-11 18:08:11


 
  地方政府為什麼要強硬逼迫企業實施可能導致企業陷入破產的投資呢?這並非單純是希望促進企業擴大產能、期待企業增加收入。在走向“產能過剩”的背後,存在不容忽視的“土地神話”。

  對於中國的地方政府而言,最大的收入來源就是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收益。同時,地方政府還在以將來的土地收益作為擔保,要求政府所屬的投資公司發行債券,籌集外部資金,然後用作基礎設施投資等。這一做法的前提是,將來土地的價值會上漲。反過來說,如果“土地神話”崩潰,資金籌措機制將難以繼續運轉。

  地方政府無論如何都必須保護“土地神話”。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引入外部資金是當前最緊要的課題。地方財政已經捉襟見肘。

  今年1~11月的企業所得稅等稅收為4.3156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但增速大幅低於去年全年的25.7%。而罰款等非稅收入則增長25.4%,為1.2146萬億元。地方政府各部門正在通過加強懲處違法行為等手段增加罰款收入,而罰款收入也呈現出超過稅收的增長勢頭,但增速與去年的44.6%相比大幅下降。

  為了執行將“城鎮化”定位為最首要任務的經濟政策,地方政府需要持續實施基礎設施投資。但是,中央並不提供資金。在這樣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只能以發行債券為核心,從外部籌集資金,而這需要作為擔保的土地價值不斷上漲。

  那麼怎樣才能提高土地的價值呢?答案是只能促進當地企業的發展。因此,如果用於增產和設備升級的投資不能按原定計劃實施,將使地方政府感到為難。

  由於經濟低迷和人工費上漲等的影響,中國製造業的經營環境正日趨嚴峻。但是,當地政府並不會輕易允許企業撤走,因為這可能導致土地價值下降。甚至有政府官員說:“如果要撤走,希望找到使用土地的替代企業”。相關人士稱中國民營企業的設備投資仍然沒有保證,還是外資企業能讓人放心。

  一切問題的元凶都在於,地方行政缺乏更好的發展思路,只能不顧當前環境的變化,一味在事先鋪好的軌道上猛衝。在中國各地,經濟減速正導致增長路線陷入扭曲。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