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污染事故“遲報”根在監管問責“遲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07 14:58:14  


  苯胺洩漏事故發生後,長治市有關方面未及時上報至,而是自行採取了封堵、攔截措施,但仍有約 8.7噸苯胺洩漏至濁漳河內,致使山西境內河道長約80公里受到影響 ,下游的河北邯鄲也受到波及。長治市有關方面在事故發生 5天後才上報,給邯鄲方面的應急處置也帶來很大不便。1月5日下午,邯鄲市突然大面積停水,引起當地不少市民搶水儲水。

  不過,與遲報行為本身相比,長治市“污染不出市界不上報”的解釋更加雷人。早在2011年7月,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就曾明確表示,涉及飲用水安全的突發事件無論大小一律上報。2012年 6月1日起施行的《山西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進一步規定,較大以上和暫時無法判明等級的突發事件發生後,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報告,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在兩小時內報告省人民政府。長治地方政府的解釋,恐怕無據可循。

  行政區劃有市界之分,環境污染卻無地域之別,受污染的河水必將順流而下、擴大影響 。原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李毅中曾經說過:“事故救援,十萬火急 !別說一小時,就是一分鐘、一秒鐘都耽誤不起。”同樣,應對污染事故也講求分秒必爭。及時上報,有助於上級政府統一協調,上下游聯動配合,合力把影響和損失降到最低,也有助於向社會公開相關信息,安撫公眾情緒,避免不必要的猜忌和恐慌。此次長治市足足拖了5天才上報,貽誤寶貴戰機,致使下游的邯鄲陷入被動,水廠匆忙停水,市民瘋狂搶水,一時間人心惶惶。

  “污染不出市界不上報”不只是荒唐,實則道出了某些地方和部門的內心獨白。涉事企業擔心受到法律追究 ,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地方政府官員害怕家醜外揚影響政績,也願意捂緊蓋子,關門處理。基於此,各方心照不宣地結成利益鏈條,訂立攻守同盟,相關制度和規定自然被拋在一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