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香港新界北小學“迫爆”只是冰山一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21 10:29:29  


  中評社香港1月21日電/2013-01-21 07:00 來源:大公報 有0人參與 收藏 打印字號: T|T   今年九月開學的全港小一派位開始派表,其中,新界北、上水、粉嶺、古洞等“校網”出現大排長龍的盛況,其中近七成申請者為“雙非”或“單非”學童,令不少本港家長嘩然。

  大公報今天評論指出,這是一個十分值得關注的新問題和新情況。儘管特首梁振英日前剛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重申了“雙非”零配額的政策,但“近水難救遠火”,過去數年大批在港出生的“雙非”嬰兒,今已長大屆入學年齡,一個大規模的“回流”跨境上學潮將會掀起。

  目前,問題主要存在於兩方面:一是未來跨境學童人數難以統計,有增無已;二是與本港北區學童形成爭奪學位的局面,需要解決。

  頭一個問題,過去五年,本港每年的嬰兒出生數目約為七萬個,其中一半為“港產”、一半為“雙非”,即各為三萬五;而據估計,“雙非”童中,有四成人將會來港入學,五年加起來就是六至七萬名。而四成也只是一個估計,實際人數可能會多、也可能會少,確數無法統計。去年,跨境小學生人數為六千七百多名。

  這些準備來港上學的“雙非”童,大多在深圳居住,由母親或親友照顧,他們一旦來港上學,首選必然為新界北區小學,而上水、粉嶺一帶的小學,近年學位供應已日見緊張,而可見的事實是,未來數年,不僅新界北學位供不應求,就是全港小學也會出現“僧多粥少”的情況,而且問題會由小學伸延到中學。眼前適逢本港中學適齡人口下降,一些學校招生不足,但政府寧願“縮班”、“小班”也不敢輕言“殺校”,原因就是大批“生力軍”幾年後就會湧至,那時中學只愁學位不足、不愁無人讀。

  面對新界北區小學學位緊張的問題,有論者批評政府預見性不足,也有部分北區家長埋怨內地“雙非”童來港“搶”了他們子女的學位。對這些意見,要冷靜客觀看待。

  在預見性問題上,正如前述,對“雙非”童來港上學的人數,當局事前確是比較難於掌握,不可能先作擴充。但如今問題已經湧現,當務之急就是要切實應對和解決,有建議新界北區小學每班學生人數由二十五人擴大到三十人,應可稍解燃眉,此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好跨區入學的安排,包括調查和準確掌握周邊如大埔、沙田等區小學的學位供應情況,及時公布,予北區家長選擇和參考。

  而對北區家長來說,他們不願年幼子女跨區上學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正如一些“雙非”家長所說,孩子在港出生,除非將來法律有變,否則來港上學是孩子應有的權利,不應被排擠和歧視。此話確也言之成理。

  事實是,“雙非”童“迫爆”北區小學,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未來本港在住屋、醫療、社福方面一樣要面對同樣的事實、承擔同樣的後果。而過去的事實已經無法改變,再爭論誰對誰錯也於事無補,眼前最重要的是特區政府必須從法律上根本解決“雙非”童居港權的問題,而提請全國人大“釋法”可能是唯一的有效途徑。

  對此,反對派和亂港傳媒批評政府“動輒”提請釋法,甚至向終審法院法官施壓、不許提請,但面對北區小學“迫爆”的現實問題,還有未來社會和公共開支的負擔,他們又指責政府不做事,如此輸打贏要,又豈是負責任的所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