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說,曾經失去政權八年,馬英九在黨人團結力拱下重新得回政權,卻在四、五年之內,讓國民黨士氣低迷到谷底,黨政協調不但未能發揮其功,甚至總是荒腔走板。“立法院”會期結束前的一場廣電三法修法鬧劇就是典型的案例,從政策會到“國會”黨團大小黨鞭,竟完全聽不懂黨主席的裁示,演出呼應民進黨版本的飆速修法;更甭提過去一年,從油電雙漲到開徵證所稅等重大政策,黨政步調總是無法齊一,既看不到國民黨祕書長的角色,也看不到國民黨各工作會的作用。即使國民黨最重要的決策機制中常會,既不能為政策拍板,更無力協助動員,夠份量的“立委”或地方首長,甚至連參選中常委、進入所謂權力核心的意願都無,每周行禮如儀、聊備一格地開會了事。這樣的政黨、這樣的黨主席,馬英九即使兼任又有何意義?
所謂“牆倒眾人推”,馬英九不必怪責國民黨“立委”為什麼在他民意聲望最脆弱的時刻,如此直截了當地挑戰他的權力;身為“總統”兼執政黨主席,政府滿意度不斷下滑,政黨信賴度同樣流失,面對各種提振執政團隊士氣與形象的建議,不論是更換財經“內閣”或更換“閣揆”,或者召開國是會議,馬英九一律以不變應萬變。政策上不能破釜沉舟,人事上不能耳目一新,欲期馬政府從谷底翻身,直如天方夜譚。民進黨在火大遊行後,開始罷免“總統”、罷免“立委”的行動和宣傳,儘管罷免“總統”門檻高到只能喊爽不可能成真,但蔡正元此時提出馬英九不宜續任黨主席,某種程度宣洩了部分民意的苦悶:“閣揆”動不了、“閣員”換不了、“總統”罷不了,那麼最簡單的就是換個黨主席,好歹執政團隊總有個新人新意吧!
社論說,馬英九的弱勢領導建構了自己的困境,續任黨主席,黨內有雜音;不續任黨主席,可以想見第一張骨牌就是不獲民眾信賴的陳“內閣”,勢難再得到國民黨的全力支持。沒有執政黨為後盾的任何人事案,都可能在“國會”處處受挫,政策推動將更顯困難,過去一年的亂局不但無解,還可能更糟;惡性循環下,沒有人才肯再為國效力,將坐實英國《經濟學人》為馬政府下的註腳,相信這不會是馬英九希望看到的歷史定位。
社論說,馬英九要續任黨主席,法雖有疑義,卻也有解釋空間;然而,國民黨、馬政府的領導效能卻再無拖延不決的時間和理由,黨政失調的政府無法贏回人民的信心,想連任黨主席,馬英九得拿出魄力與決斷,說服黨人,證明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