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陷入結構性危機
黃偉豪擔心香港現有政治人才是否足以配備一個有效管治的民主政府。其實,環顧全球,即使擁有豐富政治人才的美國、歐盟和日本,今天,其政治體製亦即香港反對派和不少人士心向往之的民主政製,都已陷入結構性危機。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2011年7月30日至8月5日第400卷第8744期以《轉向日本人――債務、違約和西方新政治癱瘓》為封面專題,指出∶從日本到歐洲到美國,政黨及政客們以爭取選票上台執政為首要目標,不可能為國家整體和長遠利益製訂並推行具遠見卓識的政策,導致一係列結構性問題,引發金融經濟社會等結構性危機;又同樣因為以選票和執政為至高無上的目標,無法對解決結構性問題、克服結構性危機製訂並推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經濟學人》周刊2013年1月5日至11日第406卷第8817期又以《美國轉向歐洲人──破裂的製度、卑鄙的交易且看不到出路》為封面專題,分析了當前美國、歐盟政治體製運作相似的問題。一是政策只能“打補丁”,二是利益小集團的影響太大,三是政客們不能兌現對選民的承諾。歐盟和歐元集團的政黨和政治領袖們對待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及相關結構性問題是如此,美國兩黨對待美國國債及相關結構性問題亦如此。
履行競選承諾更重要
從第四任行政長官競選以來,香港社會關注政治人物的誠信,但是,將太多注意力投向政治人物在家庭婚姻、住宅僭建等事情上所反映的個人操守,沒有給予政治人物是否或能否履行競選承諾以足夠重視。事實是,政治領袖個人品行固然重要,相比較,是否或能否履行競選承諾更重要。
從第四任行政長官競選以來,香港社會開始注意“大利益集團”譬如所謂“地產霸權”(按∶筆者只是借用這一稱謂,但不同意)對於香港經濟政治社會的太大影響,但是,沒有深入分析“大利益集團”內部的細分,以及其他目前看來不大的利益集團正在形成並對特區政府管治施政產生影響。
從第四任行政長官競選以來,香港社會人心思變,以至強調“變”的一方在競選過程中後來居上,但是,對“變”的性質和困難,以及任何可能組成的管治班子團隊的能力,均缺乏應有的認識。梁振英在當選前後,尤其就職以後民意支持度明顯落差,在頗大程度上與之相關。
誠然,梁振英及管治班子不能因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香港政治存在結構性缺失而懈怠管治施政。香港社會則必須深思,在存在上述各種明顯缺失的條件下,選擇怎樣的政改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