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右翼在釣魚島“草船借箭”
http://www.CRNTT.com   2013-01-26 09:51:21


 
  然而,二戰遭受原子彈轟炸的陰影揮之不去,日人痛定思痛之餘,篤信永久和平的社會力量非常深厚,使得正常國家的努力受到極大牽制。因而日本應與中國友好,也理所當然。

日本右翼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

  如今風雲際會,一逢中國崛起,二逢國內對華觀感急轉直下,自然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右翼政治領導人乃藉機刻意在釣魚島升高危機。其中,激進如石原慎太郎者,已是耳熟能詳,安倍則在親美與右翼兩種態度之間協調。

  他們求戰意志容或有別,但都擺出求戰的姿態卻非常明顯,並且挑動中國民族主義的意圖更是昭然若揭。常人以為不可置信,難道真是要與中國決裂?殊不知,他們內心對正常化的渴求居高臨下,因此樂觀解讀事件發展在所難免。

  何況,就算釣魚島之爭最後不如人意,結果未必不好。對較為激進者而言,不但要升高衝突,更要到有衝突而且華府不願捲入的程度,如此與中國放手一搏,解放衝向正常國家的意志。

  假如華府極度壓制東京,到了東京因為各種因素必須妥協的地步,豈不是同樣說明國家不正常所遭致的苦果?利用這樣的苦果,才能徹底壓制反對修改和平憲法的勢力,然後便能從事先進戰備,推動國家正常化,進而擺脫對美國的依附。

  對抗中國以促成日本正常化的此一途徑,與戰前以征服中國來作為建立大東亞的途徑,或更早以瓜分中國來作為加入歐洲的途徑,看似方法不同,然而在認識論與實踐論上的無比單調,卻是顯而易見的──日本總是藉由中國在主張自己。

  如果瓜分中國的動機是脫亞,征服中國的動機是大東亞,對抗中國的動機裡不存在亞洲。從主權國家的角度看,這是進步;從亞洲的角度看,這是退步;“非亞洲”的可能性澎湃其中。

  對於原本亞洲意識就很薄弱的中國而言,日本追求正常化的挑戰雖然令人厭煩,但似乎因此而完全可以理解。所以中國民族主義隨之激蕩,求戰的呼聲日高,這不但是中國各界相信在中國崛起過程中自己遲早要遭遇的挑戰,也是“草船借箭”的日本右翼所樂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