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北京、成都等地的餐飲管理部門也開始推行多項措施反對浪費。比如,北京首批10家大型餐飲企業的749家門店逐步向消費者提供“半份菜”、“熱菜拼盤”並提供免費打包服務,鼓勵消費者把沒吃完的剩菜打包帶走。對此,北京西部的一家飯店負責人劉冰女士介紹說:“一般食客來了以後,比如說人很少我們都會建議他點菜不要點得很多,我們就是站在‘不去浪費’這個立場上這樣說的。如果剩的很多的時候我們會提醒客人打包帶走,有些人會不好意思,但是我們提醒過,他們也會帶走的。”
而近期,一場以“從我做起,今天不剩飯”為主題的“光盤行動”公益活動也開始在民間流行。更有企業老板帶領員工進酒店吃剩飯剩菜。可以說,“舌尖上的節約”漸成中國消費的新風尚。
與此同時,勤儉節約的作風能否長期持續也備受中國民眾熱議。有學者認為,目前遏制“舌尖上的浪費”的種種舉措短期效果明顯,值得肯定,但要標本兼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從制度入手。首都經貿大學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張智新說:“未來要是想讓我們‘舌尖上的浪費’既治標又治本,還要探尋一些制度化的路子,消費理念的改變和飲食文化的改變這可能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需要我們預算制度的改革、財政監督的強化健全。帶‘公’字號的、‘國’字號的這些集團消費,我們完全可以通過預算公開、財政公開、人大的監督把它做實,通過輿論的監督讓它更加有力等等。通過監督的強化和預算制度的規範健全,完全可以從制度上、從源頭上去遏制由公款吃喝帶來的‘舌尖上的腐敗’和‘舌尖上的浪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