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專家:以史為鑒,中日才能“融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30 00:01:31  


 
  日本政要缺乏歷史擔當,還因有民意基礎的“東京審判史觀”。“東京審判史觀”的始作俑者,是提出甲級戰犯“全員無罪論”的印度籍法官拉達.彼諾德.帕爾。按照帕爾的觀點,東京審判是“成王敗寇”的審判,缺乏法理的正義。他的理論觀點影響深遠。2005年,靖國神社專門為帕爾樹立了雕像,NHK電視台進行了專題報道。2007年8月,時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率團出訪印度,專門會見了帕爾的長子。日本輿論普遍認為,這是安倍試圖以此獲取選民支持。

  須知,日本社會對於戰爭責任缺乏反思“草根化”,右傾思想乃至軍國主義在日本民間仍有不小的市場。然而,作為執政者,不能僅為討好一部分民意而任意妄為,而應有不同於常人的大局意識與責任擔當。

  那麼,日本政要當以何種方式面對歷史問題?習總書記在會見山口那津男時提出:“中日要像兩國老一輩領導人那樣,體現出國家責任、政治智慧和歷史擔當,推動中日關係克服困難,繼續向前發展。”確實,日本老一輩領導人在對待歷史問題上的有些做法,是可取的。

  眾所周知,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1985年8月15日首次以公職身份正式參拜靖國神社,引起了中國等國家政府和民眾的強烈反應。但翌年他不僅沒有繼續原來的錯誤,而且在同一天給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 “雖然距戰爭結束已經有40年,但是不幸的歷史傷痕依然深深留在亞洲近鄰各國國民的心中。”確實,若日本無視中華民族沉痛的集體歷史記憶,不斷傷害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不正視和正確處理歷史問題,國民互信如何建立?按中曾根康弘信中的表述:“充分尊重世界各國國民的感情,是為了構築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相互信賴、長期穩定的國家關係的政治家,採取明智行動時應該遵守的基本原則。”同樣作為首相的安倍晉三,是否能夠以此為鑒?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