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國民黨黨史館送修孫科的24史書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12 00:15:22  


國民黨送修前的孫科24史書櫃,明顯出現傾斜。(圖:國民黨提供)
  中評社台北2月12日電(記者 倪鴻祥)國民黨黨史館為加速落實活化黨史,在農曆年節期間將孫中山嫡長子孫科擁有的24史書櫃送修,希望儘快修復破損後對外展示,讓各界了解孫科對中國歷史的熱愛、熟讀24史,也勉勵民眾能多接觸歷史,了解中華民族的淵源。

  黨史館主任王文隆表示,孫科是孫中山的嫡長子,是“中華民國”史上唯一曾任“行政、立法、考試等三院院長”職務的重要黨國元老;他很愛閱讀書籍,也非常謙虛,一直認為自己書唸不足,所以將藏書房訂名為“補不足齋”,黨史館特別保存孫科當年收藏中國史的24史書櫃。

  王文隆指出,孫科的書櫃特殊之處有三,一是這是24史書櫃,內容多達有3千多卷史料,刊印時間為1916年,出版商是上海“涵芬樓”刊刻清朝乾隆武英殿本24史線裝書,這個版本現在十分少見;“涵芬樓”成立於1905年間,是現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的前身;早年書商出版重要圖書會找木工師父訂製書櫃,買書贈書櫃,以便收藏。

  第二個特點,在於依照歷史朝代演繹擺置史書,由古至今,以時間排序,前後貫連,所以大書櫃又可分隔成小書箱,各有方形、長方形、寬、窄形狀之別,分開後想要重擺,一搞錯歷史時序,書櫃就無法拚成一個正四方形,所以早年擁有這種型式書櫃的人,都會畫一張圖作為日後置放書櫃的依據。

  第三個特點,書櫃原本放在澳門孫科生母盧慕貞的居所,1952年盧夫人去世後24史書櫃與書齋藏書2萬9千多冊一起從澳門搬到台北,由黨史館收藏,盧夫人的居所變成孫中山紀念館;書櫃當年經過戰亂、搬移,本身出現破損,黨史館因此決定送修。

  黨史館特別委託在台北市北投專門從事書畫修復的修護師范定甫、陳惠君負責修護。除了清除表面髒污、發霉及修復裂痕,還要尋找合適的木材、調配合適的漆層塗料;將變型的小書箱、重新以傳統木製卡榫裝修防止再度鬆脫。

  王文隆說,整個修護工程預訂在農曆年節過後3月完工,希望趕在今年5、6月委託台灣政治大學管理的“孫中山紀念圖書館”開館後,與孫中山的書桌一同展示,分享這個書櫃的珍貴及黨對歷史文化的重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