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煙花放不放 公民迎大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07 00:40:01  


2012年1月23日淩晨,北京,從國貿三期80層300米高處,俯視東北三環,可見滿城煙花綻放,由此產生的煙霧使空氣能見度明顯降低。
  中評社香港2月7日電/美國《僑報》2月5日載文《煙花放不放 公民迎大考》,摘要如下:

  近年來,每逢春節,中國人燃放煙花爆竹的民俗都會惹來關於安全和環保方面不小的質疑。然而,今年對此話題的爭論聲更勝以往。1月29日,一場曠日持久的霧霾天氣“陰魂不散”,甚至將143萬平方公里、逾13%的國土面積吞噬。當霧霾“伏擊”春節,民眾不禁苦惱:這炮是放還是不放呢?

  來自大陸網絡微博平台的相關調查吸引逾800萬人參與,66%的網民支持在春節禁放煙花爆竹, 33%的網民則以“年味”為重選擇反對。春節燃放鞭炮的政府決策投射著中國的發展軌跡,北京在1993年就出台禁令,那是以人身安全為重;2005年予以“鬆綁”改為限令,則是對傳統民俗的尊重;現如今的“禁限”之爭,是在傳統習俗與生命健康之間的又一次權衡。

  傳統民俗遭遇時代命題的衝撞,官方與民眾都迎來新的問題。

  一方面,行政決策是否能充分體現民意?是否處理火燒眉毛的污染危機時就不計過程?任何文明、進步的社會中,行政立法都應充分考量民意。霧霾下的春節是否禁放炮竹,決定權應在社會的每個個體身上。這既是尊重公民權利,也是尊重傳統習俗。否則,空降的行政禁令不僅執法成本高、實施效果差,而且之於公民社會的發展將是一種倒退。

  當然,春節若要藍天,政府不妨變換思路,在可為空間內大施拳腳。首先,以資金等形式扶持企業對環保煙花進行工藝改良、降低成本;其次,找准霧霾根源,做到標本兼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