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誰該負責“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11 14:59:25  


  最近,“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成為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這其中,既表明了中央反腐敗的決心、路徑,也表明鐵腕反腐贏得了廣泛的社會共鳴。一時間,“讓權力進籠”成了社會共識,對於怎麼造籠子,怎麼把權力管住,怎麼建立不能腐、不敢腐、不易腐的機制,也是議論風生、見仁見智。

  但值得警惕的一個現象是,社會各界似乎集體性地選擇了一個思維盲區:權力不可能自動走進制度的籠子,那麼,誰該負責把權力關進去呢?

  我國目前的反腐敗格局,主要不是“籠子”的缺失;恰恰相反,我們應該是籠子、制度最多的國家之一。從最近對一系列的“房多多”、“戶多多”甚至“色多多”案件的立案、查處來看,制度是現成的、籠子是顯現的。真正的問題,是制度執行者的缺位、“籠子”守門人的走失。

  怎麼考量權力是否被關進了制度的籠子?不想進籠子的權力進籠了;進了籠的權力既不能不作為,更不能亂作為。誰能有這個權力?誰能踏石有印、抓鐵留痕?這離不開公職人員的自律、監督者的他律、社會輿論的鞭策。

  公職人員要對制度心存敬畏、自覺鑽進“籠子”裡。職權法定,公職人員應該自覺確定權力的邊界,依法履職、依法行政,而不是依個人好惡或認知,更不能像王立軍之流一樣恣意妄為,想幹啥就幹啥。既然選擇了公共領域,個人的隱私也就要為此作必要的讓渡,因此,向社會報告個人有關事項,比如財產公開,實際上也是公職人員的基本義務。

  民眾要理直氣壯地把權力關進“籠子”裡。我們現在也普遍存在一種亂象,老百姓辦啥事都習慣托關係、走後門。每一個公民都應該樹立當家做主的主人翁意識,積極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特別是對政府、公權力的運用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的監督,盡最大可能地減少公職人員的腐敗機會。尤為重要的是,只有全民參與監督,讓權力在陽光照耀下的“籠子”中運行,才可能淨化制度運行的基礎環境、築牢“籠子”的結構;才可能形成一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民反腐網絡;才有可能反對、杜絕任何形式的法外特權。

  監督機構要針鋒相對地把權力緊箍在“籠子”裡。目前網絡反腐所取得的進展,與我們的紀檢監察部門的積極介入分不開。但是,肯定會有一種遺憾在民眾心中閃過:在網絡舉報之前,紀檢部門是否有可能早發現、早糾正、早處置?應該怎樣對這樣的失察、失管負責?紀檢監察部門是體制內主動反腐的最前沿防線,只要這些部門積極履行職責,不易腐、不敢腐一定會蔚然成風。

  媒體要及時曝光游走於制度之外的權力,讓其“出籠死”。媒體是監督公權力的第三只眼睛。讓權力在媒體的放大鏡下工作、閃光燈下聚焦,讓被曝光案件涉及的主責地方、主責部門、責任人躲無可躲、逃無可逃,既能提升腐敗案件的處理速度與效果,又能對“蠢蠢欲動”的權力進行很好的警示、警醒、警戒作用。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反腐敗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既要立志長遠系統進行制度設計,把權力關進更嚴謹、合理、有約束力的“籠子”裡;更要著眼當下“潛淵”反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讓反腐敗工作快見成效、早見成效。(時間:1月30日 來源:新京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