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產品已屬某程度的必需品,無法輕易替代。
雖然不少醫護專家指出所有奶粉牌子性質類近,呼籲家長轉用貨源沒有短缺的牌子,但現實是不少家長反映,轉用其他牌子後嬰兒並不適應,部分甚至出現輕微腹瀉。由此可見,部分缺貨的奶粉在家長眼中已屬必需品,因此所佔市場份額愈大,商家的社會責任亦愈大,若因為供應商的不良銷售手法令家長無法購得奶粉,供應商自然責無旁貸,政府也不可能袖手旁觀。
更重要的是,奶粉供應現已牽涉公帑資助。
為應付奶粉荒,政府動用了大批高層官員連日制訂應急方案,局長一字排開召開記者會,並決定推出政府訂購熱線,協助家長訂購奶粉,引起不少人批評電話熱線猶如以公帑協助奶粉供應商賺錢。
市場一日出現奶粉荒政府一日絕不能手軟
文章最後說,在非常時期政府動用非常手段,無可厚非,但既然政府決定動用公帑協助訂購奶粉,公帑就必須用得其所,要為公眾利益而非私人企業服務。政府有責任要求供應商以誠實的手法營運,並藉此機會逼令供應商坦白交代運作模式,交代有否綑綁式銷售。雖然競爭法目前仍未正式生效,但不代表政府無計可施,若供應商拒絕合作,政府應聯同消委會、立法會等共同施壓,保障市民的權益不受損害。
日後若市場回復健康,政府大可逐步退出市場,減少干預;但市場一日出現奶粉荒,政府一日都絕不能手軟,要保障香港嬰兒的“飲奶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