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平壤三度核試 中美日三國志新一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14 08:23:22  


  中評社台北2月14日電/與華人地區同樣歡度春節的朝鮮半島,近日在節慶中卻瀰漫著濃濃的煙硝味。在民生物資匱乏的朝鮮,金正恩仍延續金正日時代的“先軍政治”,繼去年十二月成功發射“銀河三號”火箭,十二日午間,朝鮮在位處中、韓邊界的“豐溪里核子試驗場”,成功進行第三次地下核試。 

  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朝鮮冒著違反聯合國安理會二○○六年以來,關於朝鮮發展核武問題的三項決議,而可能受到國際社會進一步經濟制裁的危險,亦不放棄核武計劃,足證金正恩仍視核武為朝鮮“金氏王朝”的護身符,更為其向國際社會勒索的最大籌碼。 

  迎接金蛇年的東北亞國際政壇,中、日、韓三國皆進行權力更迭,雖說外在上,習近平、安倍晉三與朴槿惠的國際政治格局未出現結構性的改變,但三人對外在環境卻可能出現新的認知,進而採取不同的對應。金正恩在東北亞新領導體制未完全啟動前,向國際社會展現其核武實力,應非莽撞的對美國及周邊國家挑釁,而是待價而沽,試探周邊國家對朝核問題的新態度。 

  事實上,金氏父子接二連三的進行核試已使得美、中驚覺朝鮮在核武發展上已取得重大成果。朝鮮目前或許在濃縮鈾技術方面仍存在瓶頸,但在大型長程火箭與核武微型化雙管齊下的策略下,朝鮮核武構成對美國的直接威脅將只是時間問題。若朝鮮成功將其核彈裝填入內徑一.三米的“蘆洞飛彈”,即是向世人宣示其已晉身核武俱樂部;屆時,美國將難以令金正恩回頭、放棄到手的核武,朝鮮半島非核化即成泡影,日本亦恐不再自我設限,而隨之啟動核武計劃。 

  由此觀之,朝鮮核武將為開啟東北亞核武擴散的潘朵拉盒子的關鍵,美、中兩國不能等閒視之。或許朝鮮核武實力對中國而言,尚不足為患,但“擁核”的日本不僅為中國的挑戰,亦為美國的麻煩。 

  三一一震災後,日本飽受核能之苦,“反核”蔚為風潮,國會大選時,日本右派亦投鼠忌器,對核能政策支吾其詞。然而,隨自民黨班師回朝,日本右派重掌國政,安倍首相不僅推翻野田內閣二○三○年日本零核電政策,更走訪越南推銷日本核電設施。顯然反核並不符合日本右派的意識形態,核能對保守的日本而言,除有能源與經濟發展的考量外,更具安全戰略上的意義。 

  從科技層面觀之,日本擁核實非難事,只是囿於戰後體制,日本苦無藉口走上核武大國,但若美國無法制止朝鮮發展核武,日本將不再屈居下風,亦不願成為東北亞域內碩果僅存的非擁核國家。然而,一旦走上擁核,日本將無須仰仗美國“核子傘”的保護,“美日同盟”亦失現實的意義,如此一來,日本右派念茲在茲的“正常國家”即水到渠成。 

  因此,東北亞核武擴散應非美、中所樂見。美、中在東亞雖存在戰略上的矛盾,但反對朝鮮發展核武為雙方在東亞戰略利益中少有的共識。金正恩試圖“火中取栗”,利用美、日、中等大國的矛盾,訛詐經濟及戰略安全的利益難度頗高,亦考驗中、日、韓及美國領導人的政治智慧。 

  朝鮮雖為中國與美、日、韓安全同盟的戰略緩衝,但若東北亞核武擴散,朝鮮對中國的戰略意義將大幅降低。對金正恩而言,一而再、再而三的核試,的確出現了弄假成真的可能。或許日本右派會竊喜擁核機不可失,但“朝核危機”將促使北京在東亞扮演更重要的戰略角色,亦可能拉近美、中的戰略距離,緩解當前兩國在東亞海域的戰略矛盾。 

  在中、日互控對方在釣魚台海域軍事挑釁,日本亟欲美國在釣魚台主權爭端中更清楚表態時,朝鮮三度核試的政治威力不容小覷;或許金正恩“以核武逼談”的如意算盤不見得撥得響,但卻令美、日、中三方因釣島爭端造成的戰略關係改變出現新變數。 

  若北京能支持聯合國制裁朝鮮,將有助於習近平向國際社會證明其領導的中國為負責任的大國,亦可破解安倍首相藉“自由與繁榮之弧”的口號,在中國周邊構築“包圍網”的“價值觀外交”。 

  有“乃父之風”的金正恩雖如法炮製以核試玩弄美、日、中大國的戲碼,但新一波的“朝核危機”卻也成為北京開展美、中“新型大國關係”的契機;此一發展趨勢,值得台灣關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