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譯:平壤核外交背後的威懾邏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18 00:50:13  


  中評社香港2月18日電(記者 黃蔚編譯報道)奧巴馬在連任後的首份國情咨文中把朝鮮最近的核試驗稱作挑釁並顯示出極為強硬的姿態。朝鮮帶有挑釁性質的核試到底針對何國還有待商榷,有評論員認為朝鮮該舉旨在向其強大的主顧中國釋放出要求更加獨立的信號,也有人認為該行為是在向韓國候任的總統朴槿惠傳達信息。同時,還有朝鮮問題專家認為該次核試驗旨在提振國內消費市場、鼓舞不斷下滑的士氣,以及巴結軍隊。

  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網站14日刊登美國達特茅斯學院政治學教授珍妮弗•林德(Jennifer Lind)、喬治城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凱爾•李柏(Keir A Lieber)以及達特茅斯學院政治學副教授達麗爾•普列斯(Daryl G. Press)針對朝鮮核試聯合撰寫的評論文章稱,朝鮮核試到底意欲如何被美國官員解讀並引起諸多辯論,但最終也並無統一結論。不過,有一種更簡單的解讀認為,平壤核試與其遠程導彈測試的原因一致:不過是在觀察試驗後到底會發生什麼。

  該文章認為,朝鮮核試並不見得在傳達什麼特定信號,而更多地表示出該國正在努力掌握具有至關重要核威懾力的技能。

  文章從歷史角度出發,稱回顧冷戰歷史,朝鮮的所作所為就不足為奇了。1945至1992年間,美國總共進行了1054次核試驗並發射了不計其數的導彈。如果美國這些行動背後的主導原因是為了向蘇聯表示“美國不是鬧著玩的”,那麼每兩個月一次核試就已經極具殺傷力了。

  文章稱,美國之所以反復試驗是因為它需要自己的核威懾力在適當時機毫無閃失地發揮效用,同時也因為核技術處於不斷變革之中。美國轟炸日本廣島和長崎已經說明了美國具有強大的摧毀能力,但威脅蘇聯卻是截然不同的另一大挑戰。如果蘇聯入侵西歐,那麼美國轟炸機不僅需要深入蘇聯防空系統,還需要精確定位蘇聯地面部隊和工業中心並成功對其進行打擊。正因為如此,美轟炸機需要具備更高的機動性能以攜帶多種武器裝備,轟炸機也因此需要更輕巧。美國需要找到一個更好摧毀蘇聯軍火庫的方法,而這就需要更多輕巧、打擊更準確的轟炸機。所以美國必須不斷進行試驗並更新老舊的設計。

  正如冷戰時期的美國一樣,朝鮮顯然認為核武器對於其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由於鮮有國際朋友、傳統部隊潰不成軍、經濟千瘡百孔等原因,朝鮮金氏政權需要研發核武(以保障國家安全)。也正如北約通過瞄準蘇聯、東歐目標來恫嚇蘇聯可能發動的進攻一樣,朝鮮很可能通過威脅美國在該地區的盟友以及瞄準美國本土目標來保護自己。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