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向維基解密洩密 美國大兵曼寧認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02 17:41:14  


  
  “我相信,如果公眾,特別是美國公眾,能夠接觸到這些信息,這可能會引發一場討論,來探討美國與伊拉克和阿富汗關係的外交政策,”他說。
 
  曼寧說,他首先聯繫了《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並與一名記者談了約5分鐘。他認為這名記者看上去似乎不是特別感興趣,因為她說,《華盛頓郵報》在作出任何決定之前,必須先審查一下這些材料。
 
  他說,他隨後曾試圖聯繫《紐約時報》。他撥打了該報公眾編輯(public editor)的電話號碼並留下了語音留言,但並未得到回覆。公眾編輯是一個獨立調查人,不隸屬於編輯部。
 
  2010年1月,在曼寧給公眾編輯打電話的前後,當時的公眾編輯克拉克.霍伊特(Clark Hoyt)的助手邁克爾.麥克爾羅伊(Michael McElroy)檢查過語音留言。霍伊特現在是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的特約編輯。周四,他和麥克爾羅伊都表示他們不記得曾聽到這樣一條留言。
 
  “我們每周都要接數百個電話,而且我力求做到每條留言都處理,”麥克爾羅伊說。“如果我曾聽到這樣的留言,我肯定會立刻把它標記下來。”
 
  曼寧最終決定把這些信息上傳到維基解密。他說,為了這麼做,他使用了巴爾內斯和諾布爾書店(Barnes & Noble)的寬帶連接,因為他當時住在他姑媽在馬里蘭郊區的房子里,那裡因為暴風雪襲擊而失去了互聯網連接。
 
  曼寧曾越來越多地與維基解密的某個人進行在線交談,他說他估計這個人是像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這樣的高層人物。阿桑奇是維基解密的創始人,曼寧把他的名字錯念成了“阿桑傑”。他說,他曾重視這些對話,因為他在伊拉克感到孤立無援。不過他說,回想起來,他覺得這層關係“是假的”,他沒有詳細解釋。
 
  法官丹尼絲.林德上校(Denise Lind)要求曼寧解釋,既然他認為自己那麼做是為了啟迪大眾這個“更大的善”,怎麼又承認自己的行為是錯的。曼寧回答道,“閣下,不論我個人對這些文件持何種看法,有怎樣的判斷,以我的軍階,我無權作出那樣的決定。”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