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監察部部長:目前提供不出“裸官”數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04 09:38:47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監察部部長兼國家預防腐敗局局長馬馼。(網絡資料圖片)
  中評社北京3月4日電/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監察部部長兼國家預防腐敗局局長馬馼3日接受採訪時表示,網絡是反腐的有效渠道,對於民眾通過網絡提供的線索官方非常重視。但網絡線索不一定真實、網絡反腐也非反腐唯一渠道,各方要理智看待。

  新華網消息,2012年8月,陝西省包茂高速安塞段發生特大交通事故。一張新聞圖片拍攝到陝西省安監局原局長楊達才面帶微笑出現在事故現場。這張照片引發網友憤怒聲討並“人肉搜索”出楊達才佩戴各類名表的多張圖片。

  陝西省紀委隨後介入調查,並在今年兩會前夕給予楊達才開除黨籍處分,對其涉嫌犯罪問題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在“表叔”楊達才“躥紅”網絡後,太原市公安局原局長李亞力等一些官員也先後因為網友的“爆料”而遭到調查,網絡反腐的熱度開始直線上升。

  馬馼指出,公民在網絡上通過民主監督提供一些腐敗的線索和問題,官方會以非常積極的態度去對待,但對這個問題大家也應該有全面、理智的看法。

  “網絡反腐首先不是"終極"的”,馬馼表示,對於來源於網絡的線索,要通過核實後才能夠最終確定,“目前一些不實信息的存在需要引起高度關注”。

  其次,網絡也不是反腐的唯一渠道。馬馼介紹說,民眾如果有相關線索也可以向一些常規渠道提供,“比如說12388紀檢監察熱線,大家既可以用電話反映問題也可以通過網絡舉報。此外,各級信訪局、各級人民檢察院也都有舉報腐敗的渠道”。

  對於“網絡反腐是否會逐漸成為主流、越來越重要”的提問,馬馼坦言,“這個還不好說”。她透露,基於網絡線索而展開調查的案件的占比目前來看還很少。未來,只有通過加強各個方面的法制,對一些網絡行為做出規範,網絡反腐才有望進一步發揮出積極作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