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日本回來了?正告安倍勿重蹈歷史錯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04 10:08:25  


安倍晉三
  中評社台北3月4日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訪問美國時,激昂宣示日本回來了,他將帶領日本再次強大。就一位國家領導人而言,這固然是應有的自我期許,但究竟要回到什麼樣的日本、以什麼方式實現?一個對國家前途負責任、尤其是像日本這樣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必須慎重思考,更要注意避免重蹈錯誤。 

  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在訪美之前,日本政府即在美國積極宣傳“日本回來了”,安倍也以此為在美演講時的宣示重點。“回來”的言下之意,似乎是日本曾經離開過,這裡的意涵卻又不是很清楚。是指日本之前離開或疏遠了美國?還是說日本曾經退出國際社會?其實這是非常自我本位主義的思考與宣示,雖是說給國際聽,但更需要的,是說給自己聽。 

  安倍指的,應該是日本再度回到一線國家地位,因此他強調日本現在不是、也永遠不會是二流國家。而這句話的前提,就是日本被認為已經從一線國家褪色成了二線國家。更清楚地講,這話是針對著中國大陸的崛起而來;因為,是中國大陸搶走了日本原來世界第二經濟體的地位,是中國大陸取代日本成為亞洲的新一哥。 

  面對國際競爭,努力急起直追,打造富強國家,這樣的雄心壯志值得肯定,但日本在力圖振興經濟的同時,如果過度以日圓貶值作為操作手段,不在乎以鄰為壑,勢必會對其他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造成衝擊;台灣和其他國家一樣,正全力戒慎以對。國際社會對山雨欲來的貨幣戰爭咸表憂慮,但安倍已經表明提高通膨以刺激景氣的決心,預料日圓將會繼續貶值。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右傾民族主義路線,是否會更形強化。之前慰安婦、教科書事件、參拜靖國神社、否定南京大屠殺等連串爭議,日本已不斷激起鄰國的反感,如今為了釣魚台國有化,中日關係更陷入數十年來罕見的緊繃。 

  現在日本似乎認為,必須靠著更強硬的姿態才能重振國威,找回失落的國家尊嚴,例如除了增加防衛預算之外,自民黨政府最近更提出要把自衛隊改名為國防軍,這些兼具軍事與政治意味的動作,很容易被解讀為軍國主義復辟,並且招致更激烈的反彈,形成緊張不斷上升的惡性循環,對日本並不見得有利。 

  例如,釣魚台爭議之所以惡化,就是因為日本自覺國力日衰,對中國聲勢壓過日本感到焦慮,右傾民族主義抬頭,以致在購買釣魚台上進行政治炒作,反而引發中國藉機強勢宣示釣魚台主權,以及大陸再掀反日風潮。就像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的,中國現為亞洲第一大經濟體,中國新領導階層也亟欲在本區扮演更具主導性的政治角色,此刻安倍宣示要重振日本的影響力,可能會激怒中國。 

  事實上,日本從泡沫經濟崩潰至今,經濟始終欲振乏力,產業創新力不足,從失落的十年、失落的廿年,到現在似乎要繼續失落到卅年。而且人口老化嚴重,拖累生產力與消費力,更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這種結構性問題,不是短時間能夠解決。以日本的經濟狀況,其實沒有本錢自外於中國大陸的龐大市場商機,而外交強硬路線與發展經濟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如果安倍政府想拚經濟,就必須對右傾路線作務實的調整,以更大誠意與努力化解與鄰國的緊張。 

  最近以來,日本所做的,多是拉其他國家對抗中國,例如安倍在訪問東南亞時說要宣揚“自由民主、基本人權與法治觀念等普世價值”,而在與奧巴馬會面時更是大談釣魚台,儼然有硬拉美國為自己撐腰背書的意味。不過,奧巴馬卻不願公開表態挺日本,這是因為美國的政策是對釣魚台主權不持立場、但承認日本有行政權,同時美國也不希望亞太爆發新的衝突,更不希望自己被迫捲入。 

  放眼世界,日本相對來說仍是個富足安樂的國家,在國家發展上固然面臨若干困境,但這必須靠自我提升努力克服,而不是把壓力轉嫁到外部。正視歷史錯誤,務實面對國際局勢,紮實推動經濟建設,才是日本跨越挑戰的根本大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