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會”論政 踐行“中國式民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05 09:14:43  


3月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這是胡錦濤、習近平、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克強、張德江、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在主席台就座。
  中評社香港3月5日電/美國《僑報》3月2日載文《“兩會”論政 踐行“中國式民主”》,摘要如下:

  中國“兩會”召開在即,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的名單已經先後公布。

  對於中國的“兩會”,海外有人習慣性地批評,大陸民眾也時不時挑刺,尤其是對“兩會”論政的熱點難點社會問題進行民意表達,甚至對一些嘩眾取寵和不認真履職的委員代表予以質疑。“兩會”聚焦了海外內太多的關注,有爭議本身就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點。若世界冷漠以對,民眾麻木不仁,才極不正常。

  這是中共十八大之後的“兩會”,將產生新一屆國家領導人,重要性不言而喻。諳熟“兩會”流程的海內外人士,除了期待新的領導人,還關注更多的民生議題。“兩會”民生議題的討論,將和各界輿論和民意表達同步互動。因為,互聯網提供了信息交流的無限可能,而委員代表們也習慣以個人博客和微博的方式,釋放觀點,表達立場。

  “兩會”代表委員,實際上充當著中國式政治民主的中介載體作用,不僅要在國是平台上通過程序性的政治議程,對一些宏觀政治課題進行參政議政,還要將代表的階層利益通過提案和議案提交上去,並將相關信息及時同民眾溝通。

  載體作用發揮得好,履職能力表現出色,代表委員就能得到輿論的認可和民眾的承認。代表委員只會開會表決,在兩會上“打醬油”,或者習慣性地請假缺席,這樣的代表委員就會招致輿論批評。代表委員不熟悉“兩會”流程,履職能力低下,自然會影響“兩會”的政治品質,降低了中國式民主的質量。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