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港媒:反美旗手去世 拉美須防再成美國後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10 09:15:48  


  中評社香港3月10日電/委內瑞拉強人查韋斯去世之後留下的懸念,是這個南美國家政治上反美、追求獨立自主外交的做法會否傳承下去。國際間對於查韋斯去世有截然不同兩種態度,一是對這位敢於與美國對著幹的強人表示深深的懷念,在美國視拉丁美洲如禁臠的世局,他走出一條不受美國束的道路;另一是認為“獨裁者”已去,委內瑞拉變天在即。

  香港明報刊文稱,持前者看法主要是第三世界國家,持後者的當然是美國,但兩方著眼點都朝著同一方向:缺少查韋斯的委內瑞拉會往何處去?

  門羅主義揮之不去 美曾助推翻智利總統

  查韋斯是帶著拉丁美洲浪漫色彩的左翼政治家,其“21 世紀民主社會主義”不單在於抗擊美國,在民生方面,藉著豐厚石油收入推動社會改革,令這個國家的反映貧富差距堅尼系數,由90 年代的0.5 下降到去年的0.39,在嬰兒死亡率及接受中學教育率都有大幅改善。至於有報道說他推崇毛澤東思想,以及曾經讀過《孫子兵法》,就更為這位強人添上另一抹傳奇色彩。

  查韋斯去世,拉丁美洲及美國反應迥異,原因在於他站在拉美國家根本利益立場與美國周旋。查韋斯在總統任內推動的是與古巴卡斯特羅幾乎相同的路線——推行社會主義、反對美國霸權、外交獨立自主。美國對拉美有其一套政治策略,就是19 世紀美國總統門羅的“門羅主義”,主旨乃“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門羅這套揭櫫於1823 年的政策,表面上反對歐洲列強對拉美剝削侵佔,實質是把拉美視為美國後院,不容他人垂涎。

  這套政策下,拉丁美洲在冷戰時代成為美國的戰略重地,1960 年代初古巴導彈危機,美國擺出不惜一戰的姿態,要拆走在古巴的蘇聯導彈,古巴自此長期遭美國封殺。其他拉美國家亦難以逾越美國的戰略“宏圖”,為了安定後院,美國扶植大批獨裁反共政權,70 年代便奠下“反共親美”的拉美雛形。這與美國在世界其他地區推行的“民主”大相逕庭,尤以1973 年出手協助推翻智利民選阿連德政權最為赤裸裸,軍事強人皮諾徹特上台,智利進入暗無天日的17 年,至少3000 人被殺或失蹤,近3 萬人監禁拷打。

  查韋斯上台後,開宗明義與美國對著幹,成為美國眼中釘。這固然是查韋斯決不退讓,更重要是委內瑞拉盛產石油,不虞被美國經濟制裁,查韋斯曾號召油國減產,石油價格由20 美元升至60 美元一桶,成為對付美國的最有力武器。類似策略,70 年代阿拉伯國家曾經使用,造成對西方經濟打擊至巨的石油危機,查韋斯活學活用,賺入石油外匯,除了建設國家,部分更用來援助經濟遜色的同路人古巴及尼加拉瓜,構建了足以令美國頭痛的反美統一戰線。

  委內瑞拉經援同道美國視為眼中釘

  至於由委內瑞拉牽頭的玻利瓦爾美洲聯盟,則在經濟範疇組織一體化同盟,抗衡美國的美洲自由貿易區,保護拉丁美洲國家相對脆弱的經濟及貿易。從政治到經濟,查韋斯都成為美國影響力向拉美伸延的阻力,門羅主義無法施展。

  因此,於美國而言,查韋斯去世是天掉下來的機會,華府馬上組織喪禮外交,探視與後查韋斯年代的委內瑞拉關係發展的可能性。委內瑞拉在查韋斯年代過了14 年,以其秉持的政治理念及獨一無二的個人魅力管治國家,不過,雖然軍方已表態支持被查韋斯欽點為繼承人的副總統杜羅接班,然而,查韋斯的一整套內政外交理念,能否超越個人魅力的層次而以制度形式傳承,令人懷疑;一旦接班人政策或理念有所調整,情勢就很不一樣。

  美國此刻在世界各地都有熱點須應對,伊朗和朝鮮核危機是犖犖大者,西太平洋的中、日釣魚島糾紛亦要分神,委內瑞拉不會是華府馬上要處理的熱點。但從戰略來說,少一個敵人總勝於多一個敵人,有認為奧巴馬政府會朝著這方向走,無謂在紛亂世局橫生枝節。縱是如此,美國早晚要理順與拉丁美洲的戰略關係,門羅年代雖是差不多200 年前的舊事,但美國對拉美戰略考慮始終如一,華府顯然欲藉查韋斯去世的空隙再度掌控拉美。拉美左翼政治人物,如何在沒有查韋斯的精神及經濟奧援之下,面對美國這龐然大物,則是南美這塊大陸會否再成為美國後院的轉捩點。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