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民幣匯率政策如何選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14 19:48:09  


3月13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舉行記者會,闡述今年的貨幣政策與金融改革。
  中評社香港3月14日電/英國《金融時報》3月14日載文《人民幣匯率政策如何選擇?》,摘要如下: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中“兩會”上的記者會一直讓市場關注,在時長兩個小時的記者會上,周小川提及貨幣政策時,提到最多的是“控制通脹”,似乎在暗示中國在2013年面臨著更加嚴峻的通脹態勢。而在人民幣國際化的議題上,周行長則再度強調資本賬戶開放的長期性和漸進性。

  資本賬戶以及人民幣國際化不會一蹴而就,但匯率戰爭的硝煙卻開始彌漫,這也讓中國的匯率政策選擇更顯得艱難。中國在過去兩個月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資本流入態勢,這讓人民幣面臨壓力。然而,通脹壓力上升,卻意味著中國不能允許人民幣大幅貶值——因為這意味著貨幣政策的寬鬆。

  美元在過去一個月的走強,表明了一種“競相貶值”的態勢,並讓市場有些惴惴不安,即使在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否決了市場擔心的“量化寬鬆將提前退出”後,美元仍在不斷升值。

  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預示著美元走強並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總結而言,以下的幾個原因造成了美元的周期性反轉,首先是歐元區的風險再度上升,而意大利的選舉則讓市場變得十分擔心——蒙蒂政府的下台意味著意大利的結構性改革已經陷入泥淖,而帶有民粹主義的政黨開始占據優勢,則表明未來歐洲的經濟發展仍將受制於結構性矛盾,換句話說,歐洲距離解決自身的問題仍然十分遙遠。

  日本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當結構性改革躑躅不前時,唯一能夠推動經濟增長的,就只剩下了貨幣政策。

  在貨幣大幅度寬鬆,通脹風險卻沒有上升時,留給歐洲和日本央行的空間則變得更大。對於日本央行來說,為了配合安倍晉三上台後開始推行的大規模刺激政策,讓日元大幅度貶值來刺激出口也是必選項之一。

  為了對抗日元貶值造成的本國產品競爭力下滑,亞洲央行普遍採取了對匯市進行干預的手段,央行在市場上不斷買入美元,並拋出本國貨幣,以造成本國貨幣的持續貶值,而這則更加劇了美元的強勢表現。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