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習近平:其身正 不令而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17 10:01:34  


  
  奢糜之始,危亡之漸。習近平用“亡黨亡國”來警示腐敗問題的巨大危險。從中共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對新形勢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作出戰略部署,到中共中央政治局針對黨員隊伍建設進行專題研究,從提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到要求黨員幹部“心中要有敬畏,知道什麼是高壓線”,習近平從嚴治黨之策清晰有力,打“虎”滅“蠅”之志堅強如“鐵”。一系列直指沉屙頑疾的措施密集出台,一批涉嫌違紀腐敗的官員受到依法查辦。
 
  習近平第一次赴外地考察,就選擇了廣東。外界解讀,習近平來到中國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地方,是要向世界發出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強烈信號。習近平說:“改革開放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招。”
 
  在廣東重走鄧小平20年前的考察之路時,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反覆強調要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
 
  轉變政府職能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屆二中全會上深刻指出,轉變政府職能實質上要解決的是政府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重點是政府、市場、社會的關係,即哪些事應該由市場、社會、政府各自分擔,哪些事應該由三者共同承擔。他還著重強調,不論政府職能怎麼轉,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都不能變。中共十八屆二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方案,在完善行政體制機制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更好更快發展。在推動發展問題上,習近平特別強調:“增長必須是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是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增長。”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中國經濟總量已躍居全球第二。對於未來的經濟發展,習近平指出,必須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以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期間,他特地參加科協、科技界委員聯組會議。他在討論時強調,在日趨激烈的全球綜合國力競爭中,要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作為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高度重視軍隊和國防建設。“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對如何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習近平有著清晰的戰略思路。去年12月初在廣州戰區考察時,他要求廣大官兵牢記:“堅決聽黨指揮是強軍之魂,能打仗、打勝仗是強軍之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是強軍之基。”在蘭州軍區視察時,他強調,要確保部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擔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以來,習近平相繼視察了陸軍、海軍、空軍、二炮和武警部隊。在破浪航行的戰艦上,在炮聲隆隆的演兵場,在整潔的連隊宿舍樓裡,習近平登甲板、進艙室,上戰車、到班排,察看裝備設施,觀摩實戰演練,詳細了解基層官兵學習、訓練、生活情況,認真聽取基層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在廣泛調研、深入思考、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鮮明提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國對和平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國加強國防建設的目的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保障國家和平發展。習近平強調,中國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將信守“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的莊嚴承諾。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
 
  去年底,在會見來京述職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崔世安時,習近平重申中央對港澳方針政策不會變。他還表示相信,具有強烈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廣大港澳同胞,一定會同全國人民一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在推進兩岸關係方面,上月底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一行時,習近平強調了3個“充分信心”——我們有充分信心繼續堅定不移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充分信心克服各種困難開辟兩岸關係新前景,有充分信心同台灣同胞攜手迎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真誠希望台灣同大陸一道發展,兩岸同胞共同來圓‘中國夢’”。
 
  對世界來說,習近平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對習近平來說,世界也不是一個陌生的舞台。
 
  習近平是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從上世紀80年代起,在主政地方的20多年裡,他為了推動地方開放發展,曾到過60多個國家和地區,學習先進經驗,尋找合作機會,廣交各方友人。
 
  2008年擔任中國國家副主席後,習近平出訪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足跡遍及五大洲。5年的豐富外交實踐,錘煉了習近平處理複雜國際事務的能力,展示了他自信務實、睿智開放的形象,也為他贏得了很多朋友。
 
  具有寬廣國際視野的習近平認為,中國與世界已成為利益共同體,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放眼全球,他指出:世界繁榮穩定是中國的機遇,中國發展也是世界的機遇。中國不僅是合作共贏的積極倡導者,更是合作共贏的切實踐行者。合作共贏、互為機遇的理念給國際社會吃了一顆“定心丸”。
 
  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習近平的第一場外事活動是會見在華工作的外國專家。他認真聽取了專家們對中國發展的看法和建議。他說:“國與國友好的基礎是否扎實,關鍵在於人民友誼是否深厚”,“我們的事業是向世界開放學習的事業”,中國將“更加注重學習吸收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同世界各國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媒體認為,這次會見表明,習近平重視人民友好往來,重視各國相互學習。
 
  外界注意到,在習近平頻繁的外事會見中,包括了來自美國、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和聯合國、非盟、上海合作組織等國際和地區組織的客人。在不同外交場合,他都在不斷重申中國和平發展的理念。在今年1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就十多次提到和平發展,指出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戰略抉擇,要增強戰略定力。他強調,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其他國家也都要走和平發展道路,只有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各國才能共同發展,國與國才能和平相處。
 
  同時,他也明晰劃定中國維護核心利益的底線,“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習近平“強勢而不強硬”的表述為未來中國外交定下了基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