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廷素有民進黨“智多星”之稱,謝系在民進黨兩岸政策方面也被視為務實交流派。去年10月的訪陸之行,謝長廷就曾公開表示,兩岸經濟交流已達成階段性目標,若要再提升,光求同存異已不夠,要面對、處理、超越差異。謝長廷不但提出兩岸超越差異說以及兩岸化解差異的三點看法,而且在與大陸涉台官員會見時提出“憲法共識”及“憲法各表”,這些論點及表述與民進黨“台獨”論述以及長期以來“逢中必反”的兩岸思維相區隔,具有積極意義,也得到了大陸方面的正面回應。
在本屆研討會前,謝長廷於3月19日表示,研究兩岸問題應該要直接與對岸交流,要聽取更多學者的看法,顯示出積極的交流態度。會上,謝系學者在有大陸新任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及國台辦各局官員出席,以及兩岸紅藍綠百餘位重量級專家學者與會的重要場合公開闡述“憲法各表”,展示出謝長廷及其系統積極、開放的兩岸思維,進一步與蘇貞昌系和蔡英文系一向保守、“反中”的兩岸思維相區隔。此舉不僅提高了“憲法各表”理論在兩岸的知名度,也提高了謝長廷本人及其派系在兩岸的知名度,進而可以在兩岸累積更多的政治資本。
其三,謝系積極登陸展示兩岸政策思維,發表兩岸政策意見,可以進一步提高謝系在兩岸間的政治影響力,為未來選舉鋪路。
在去年第十屆兩岸關係研討會上,民進黨派出代表蘇貞昌系的台灣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系副教授董立文,以及代表蔡英文系的台灣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時任民進黨發言人羅致政與會引發兩岸高度關注,在當時一度被外界認為是民進黨兩岸政策的“破冰之旅”。然而去年5月蘇貞昌當選民進黨主席後,在兩岸政策上不斷限縮,對於民進黨多名黨員以個人身份登陸交流也緊踩刹車。特別是面對謝長廷的訪陸之行,蘇貞昌明顯採取冷處理,就連後來成立的“中國事務委員會”也排擠謝長廷擔任“主委”,而多年以來的“蘇謝情仇”不但沒有化解,反而不斷發酵。蘇貞昌與謝長廷的權力之爭不斷台面化,而黨內另一位重量級人物蔡英文也在補強不足,深耕基層,為未來選舉積聚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