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習式外交”三力:定力、張力、親和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03 13:33:16  


 
  張力:“剛柔並濟”

  2012年11月21日,在十八大閉幕一周後網友張洪銘在新浪網上開了個名為“學習粉絲團”的微博。在簽名檔裡,他說:“這裡是喜歡、支持習總的家園,歡迎各位加入習粉大家庭。”

  張洪銘對習近平的敬仰,即創辦“習粉大家庭”的初衷,始於2009年。

  那一年的2月,習近平訪問墨西哥等拉美五國和馬爾他,引起國際輿論的極大關注。有專家認為,輿論之所以關注,是因為此訪是習近平擔任中國國家副主席以來首次訪問拉美,被視為中國外交布局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同時,媒體也認為他是一位“在對外關係上願意展露自己個性的中國領導人”。

  習近平出訪之際,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國人權報告。時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隨即在記者會上表示,絕大多數國家都積極評價中國人權政策及成就,支持中國繼續走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少數國家企圖將審議政治化,對中國進行無理指責,遭到多國駁斥。

  “有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情指手畫腳。”2月11日,抵達墨西哥後,習近平在會見中國駐墨使館人員、中資機構和華僑華人代表時說:“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饑餓和貧困,三不去折騰你們,還有什麼好說的。”

  習近平的這一談話,令外界感到錯愕。美國《紐約時報》刊文稱,這是間接批評美國,並認為自改革開放後中國領導人很少用這樣通俗直白的語言批評外國。美國戰略學界則認為,習近平會是“美國難纏的對手”。

  這種通俗直白,體現了習近平外交風格中剛毅的一面——高度重視維護中國的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

  這一面,美國國防部長萊昂.帕內塔可能有深切的體會。

  2012年9月19日,時任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的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帕內塔。針對近來日本在領土領海權益爭端問題上倚美逞強,狐假虎威,向我惡意發難挑釁,習近平嚴厲批評其“變本加厲、一錯再錯”,要求日方懸崖勒馬,停止一切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錯誤言行,並提醒美方從地區和平穩定大局出發,“謹言慎行”,不要介入釣魚島主權爭議,不要做任何可能激化矛盾和令局勢更加複雜的事情。分析認為,這等於在釣魚島爭端問題上為美日劃出了紅線!

  此後的2013年1月,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習近平明確指出,“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這再次被解讀為展現出他在原則問題上的堅定與硬朗。

  剛毅之外,“習式外交”也充溢著靈活——巧妙智慧,風趣詼諧。

  中美關係“沒有先例可循”,鄧小平說,“摸著石頭過河”,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說,“逢山開道,遇水架橋”。習近平,則以“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來展示中國領導人的信心和魄力。

  2012年2月13~17日訪美期間,習近平引用名人名言、古詩歌詞等妙喻中美關係不下10次。其中既有中國南宋詞人辛棄疾所作《菩薩蠻》中的名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又有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的名言,“衡量朋友真正的標準是行動,而不是言語。”

  世界各國在人權方面,“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各國情況不同,道路不同,“鞋子合不合腳,只有穿鞋的人自己才知道”。在美國,面對針對中國人權狀況的質疑,他形象、巧妙、智慧地道出中美政治社會制度都是本國人民的歷史選擇,都需要在人權領域不斷進步,同時柔和委婉地提醒告誡了美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