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裕仁天皇在戰敗演講中說,日本要“堪其難堪,忍其難忍”,“傾力將來建設……不落後於世界進運”,並呼籲其臣民“犧牲一如往昔”。後來的事實亦證明,日本人並沒有把外來統治者麥克阿瑟將軍視為仇人,不少日本人反而視其為恩人。所以,當麥克阿瑟由於政見不同而被華盛頓免職時,他在日本國內甚至被視為“殉道者”。宮澤喜一的回憶稱,送別麥克阿瑟的當天,“從東京的日比穀到羽田機場的街道兩旁都擠滿了人,其盛況可以說是空前”。時至今日,據說日本人游歷美國時,有人仍然喜歡參觀麥克阿瑟的墓地,並獻上表示感恩和紀念的鮮花。儘管日本戰敗了,但美國的佔領客觀上卻促使日本最終完成了現代政治轉型。日本的過人之處在於把苦難轉化為機遇。
當然必須看到,日本在此過程中曾給周邊國家的人民造成過巨大的災難。今天,日本在“二戰”認罪和靖國神社問題上的搖擺、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爭端、內閣的不穩定與隨之而來的可能的政治領導力不足,以及政府公債的居高不下,都是該國政治的現實問題。
對今天的中國來說,日本就像一位曾經與我們一度交惡的鄰居。但如果只關注中日之間“罪與罰”問題,那麼中國將無法從這個鄰居身上學到任何東西。若以更開放的胸懷來對待歷史與將來,就應承認,至少同樣重要的是:日本這個鄰居的現代政治轉型可以帶給中國怎樣的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