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搶購致暫時性金荒 香港“西金東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25 10:06:48  


 
  機構、散戶分歧

  據媒體消息,在泰國曼谷華僑聚集的商貿中心耀華力路(Yaowarat),歷史最悠久的Hua Seng Heng金舖不得不發行臨時兌換券,鼓勵買家在4月24日延遲取貨。在印度孟買,準新娘們不惜提前一年置辦黃金嫁粧,只為鎖定2年多來的最低金價。

  “亞洲已出現暫時性‘金荒’,以散戶為主的消費者正用‘血肉之軀’構建起一道金價防線,買家必須付出額外溢價才能優先買到實物黃金。”鄭良豪介紹,全世界實金儲備集中於倫敦金庫,400盎司的金磚理論上3日內可開倉付運,但公斤條黃金和金粒必須熔煉加工,最快也需10日才能運抵亞洲市場。

  鄭良豪認為,西方投機者利用期貨工具大手拋售黃金ETF向市場傳遞強烈的沽售信號,引發20%的技術性調整;東方投資者卻用實際行動證明:“黃金仍具備投資價值”。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監測,亞洲交易時段內,投資者趁低吸納黃金ETF,市場已初現逆轉,買盤在最近數個交易日略微超越賣盤,黃金合約銷售以散戶為主,機構投資者補倉仍較為審慎。

  基金經理黃國英解讀,實金購買者毫無杠桿壓力,由空倉購入即使金價再跌也損失有限,只要金價接近1400美元,就會觸發大量購買承接。但若從機構投資者的角度,金價暴跌已徹底顛覆了黃金投資的風險管控。

  “金價暴跌,我在1540美元止損平倉,又在1440美元附近補倉1/4,之後的波幅讓我在48小時內損失超過100萬港元。”談及後市部署,黃國英表示逢低會買2、3張期貨入場,有20美元利潤立刻清倉,黃金已不再適合長期配置的投資組合。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