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蔣明桓(浙江寧波 投資分析)
4月25日,2004年以來首次召開的集中關注經濟問題的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議召開,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次會議,是在“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國內經濟增長動力仍需增強”的嚴峻形勢下,為下一步政策方向性選擇進行定調而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相關政策安排集中體現在“宏觀政策要穩住,微觀政策要放活,社會政策要托底”。
首先,“宏觀穩住”是要穩住經濟增長。儘管會議指出,應該關注經濟增長的質量和盈利能力,並沒有提及經濟下行的壓力。但不可否認,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中負面因素明顯增多,製造業形勢令人擔憂,經濟放緩後信用違約風險開始凸現,穩住宏觀反應了對經濟增速過度下滑的擔憂。目前來看,儘管考慮到經濟表現不及預期,可能還需要保持當前相對積極的財政政策來支撐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然而,抑制房地產泡沫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要求卻意味著貨幣政策必須從相對寬鬆轉向穩健審慎。與此同時,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活動入手進行金融風險管控。加之,隨著人口結構的改變,勞動力供求形勢正在發生變化,就業形勢也為經濟增速向下適度修正提供了空間。綜合上看,如果按單季增速不低於7.3%、季度累計增速不低於7.5%為標準,對經濟增速下行容忍度相對可能是有所提高的,短期內政策進一步放鬆或轉為積極的可能性不大。
其次,“微觀放活” 意味著政府下放更多的權力,放開微觀市場,放鬆各種市場管制,撤消市場中的一些障礙。是此次政策力度最強的表述,潛在政策紅利效應想象空間所在。實際上,現在已經有這方面的一些跡象了,如國家發改委已經決定取消下放一批投資項目審批事項。在當前形勢下,中央強調“微觀放活”,恐怕難改大環境對企業的影響,但對緩解與改善企業生存環境還是會有些正面影響的。
最後,從近年來的政策表述上看,“社會政策托底”是個新說法,有新意。中國的社會保障政策是個“補救型”的政策體系,社保基金的歷史欠賬多,加快建設,不但有利於維持基本的民生與社會安全網,而且“社會政策托底”越牢固,越可以有效分擔穩增長的壓力,經濟增速下行容忍度也會越高。事實上,中國經濟再平衡是不為人的意志所轉移的一個歷史進程。拖,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更容易惡化和放大問題。主動平衡比被動平衡好,早平衡比晚平衡好。2008年以來,中國經濟再平衡實質進展成效有限,我們已經失去了許多寶貴時間。當前,時間寶貴,啟動經濟再平衡進程的形勢不等人,產能過剩治理與產業結構調整必須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推進。在此形勢下,針對有可能出現的階段性失業情況惡化、金融風險集中釋放和經濟增速下調等情況,“社會政策托底”所體現出來的意義尤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