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最高院工作主題轉向司法公正 周強請專家把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28 12:57:40  


  中評社香港4月28日電周強今年兩會當選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後,前天首次召集專家和律師舉行如何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座談會。南都記者了解到,司法公正已經成為最高法院以後的工作主題。

  南方新聞網報道,周強在座談會上提出,公正司法是人民法院工作永恒的主題、任務和價值追求。要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推進公正司法,不斷提升司法公信力,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共同努力。

  周強指出,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要求,而且明確提出了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要求。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和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法治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講話、做出批示,明確提出要建設平安中國、法治中國,要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

  周強強調,當前我國的法治建設處在關鍵時期,社會各界都認識到必須運用法律思維、法律手段來解決面臨的各種情況和問題。這對於人民法院推進公正司法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在這樣一個歷史機遇面前,人民法院要肩負起歷史賦予的責任,順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同時,推進公正司法也面臨很多新的情況、新的挑戰。人民法院要適應新形勢、新情況,搶抓新機遇,迎接新挑戰,與全社會一道,共同推進公正司法,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南都記者了解到,最高法院的工作重點正在轉向司法公正。而之所以將重點放在司法公正上,是因為新形勢下,人民法院深切感受到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的新期待、新要求,加上最近幾年不斷出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錯案,導致媒體和一些公民對司法公信力的質疑。

  最高法院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正是社會上有這些質疑,所以最高法院新一屆黨組決心抓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公正也將是下一步法院司法改革的重點,最高法院正在牽頭落實中央政法委政法工作會議要求的提高司法執行力等內容。

  據了解,促進司法公正,促進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促進案件公平正義,將是最高法院接下來工作的主線。

  座談會邀請專家陣容與以往不同

  專家:最高法確實是想聽一些真話

  “我們請大家講一些問題,我們抱著聽的態度。十八大以來,中央領導對依法治國很重視,最高法院認為是促進中國依法治國的新的契機,一定要抓住這個契機,迅速提高司法公信力對促進依法治國是有很大作用的。”前天上午9時,最高法院座談會剛剛開始,新任最高法院院長周強的講話,使與會專家感覺到了誠意。

  與會的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侯欣一對南都記者說,周強沒有唱高調,沒有說我們習慣的政治語言,讓專家們感覺到周強跟他們的想法是一樣的,從與會的專家陣容看,也讓他感覺到周強確實是想聽一些真話。

  專家提前一周受到邀請

  侯欣一說,他是4月22日接到人民法院報通知的,通知稱選擇專家比較慎重,希望克服困難前來參加。通知還給出了討論的題目,希望專家能夠發言,並準備一個1000字左右的提綱。

  侯欣一表示,當他在會場看到與會專家的時候,感覺到跟最高法院以前邀請的專家不太一樣,感覺到周強是想聽到更廣泛的意見和建議。

  同樣被邀請的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和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何兵也有同樣的感受,當時姜明安在俄羅斯訪問,接到短信通知。而何兵得知周強參與座談,就直接同意了。

  微博上活躍的專家被選中

  南都記者了解到,被邀請的專家共17名,還有3名律師。最高法院去年聘請了一些專家到法院任職,這次座談的專家中,就有一些專家來自任職專家的單位的推薦,還有最高法院從各個領域中的領軍人物中挑選的,其中有法製史專家、刑訴法專家、行政法專家、憲法專家、法理學專家等。值得一提的是,專家中的何兵和北京理工大學高等司法研究所所長徐昕 (微博)得以選中,除了他們的學術成就外,還有二人在微博上非常活躍,對社情民意比較了解的原因。

  最高法院工作人員介紹,既然要司法公正,就要尋找一個合理的路徑,問計於對社會比較了解的專家是很有必要的。

  現場氣氛很寬鬆,專家們說話放得開

  座談會分為上午和下午兩場,周強兩場均參加,但均有其他事務提前離開,下午的研討會因為討論熱烈,原定5點結束,一直討論到7點多。

  侯欣一對南都記者介紹,周強一開場的講話,讓專家們感覺到態度很誠懇,確實想聽一些建議和想法,現場氣氛也很寬鬆,專家們說的話,比一般場合要放得開。“以我們的閱曆,對方是不是真的想聽建議應該說還是能夠判斷出來的,何況大家對中國的司法確實有許多話想說。”侯欣一表示。

  侯欣一是研究法製史的,他從近代司法建構的一些問題和經驗方面提了一些建議。專家發言的時候,周強和景漢朝副院長時不時插話。如景漢朝副院長想讓侯欣一分析一下中國司法公信力存在的最大的問題,侯欣一談了自己真實的看法,分析了一些原因,並提出了一些具體建議後,景漢朝繼續插話,想聽聽能讓中國司法短期內迅速提高公信力,給大家面貌一新的做法。

  “我就講中央班子換屆後一再表示要積極推動依法治國,我建議應當從當下的一些標誌性案件入手,對這些案件最高法院要及時給予回應,迅速給出最終的結果,來保護民眾對法治的理念,讓大家看到法治的希望。另一方面建議最高法院下決心盡快使司法回歸其本位。”侯欣一說,專家提建議的時候,周強不停在記錄。

  因為與會專家較多,每個人有15分鍾的發言時間。姜明安對南都記者說,專家們是按順序發言的,時間有限,他只能按準備的材料談。“如果讓我放開了談,能談幾個小時。”姜明安表示,最近社會上關注的一些錯案,確實是有一些問題的。

  周強“靠學術界和律師界共建司法”發言受讚賞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何兵是第一次參加最高法院的座談會。何兵說,當時周強說要緊緊依靠學術界和律師界攜手建設司法,因為如果建設司法不靠學術界和律師界的貢獻,律師和法院對立,法律根本不可能健全。

  “我很讚賞周強的這些話,我們都很認可,沒有人反駁。”何兵說。

  “但我說話也很直接,我說法院的行政化太嚴重了,我希望最高法院的院長、副院長都能夠審案子,以在歷史上留下一些判決書。”何兵繼續說。

  南都記者了解到,最高法院已在做準備,以後法院院長、副院長將會親自審理一些案件。

  徐昕也提出,司法行政化、司法地方化等是司法不公、公信力不高的重要原因。徐昕說,比司法不公更可怕的是,即使法院做出公正的判決,民眾也時常不相信。

  徐昕對提高司法公信力提出了九條大的建議,有的建議下面還有分條,總共30多條。

  據了解,與會專家們的發言,最高法院已經全部記錄,周強將在最近時間親自看這些記錄。

  專家發言

  現在我們一些地方的法院,在受理和審理重大或較重大的“民告官”案件時,往往以不同形式,通過不同途徑主動請示“官”或被動接受“官”的指示、指導。一些地方的“官”,也往往就法院受理或不受理哪些行政案件、受理後如何處理等給予法院明示或暗示的指示、指導。這種現象如果不通過製度改革消除或減少,公民就會對“民告官”越來越失去信心,老百姓就會越來越“信訪不信法”。這樣,司法公信力怎麼能夠提高?

  ——— 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 姜明安

  在司法民主方面,在民主不能一步到位的情況下,從最高法院開始,各級法院都應該納諫,廣開大門,讓批評、反對的聲音進來,廣交朋友,多聽意見。如果律師集團和法官集團對立,肯定兩敗俱傷。

  ———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何兵

  司法公信的前提:司法公正;公正以民眾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因此,問題的解決可以轉化為如何實現司法公正,以及如何讓民眾看到正義的實現。這正是提升司法公信的兩大思路。

  ——— 北京理工大學高等司法研究所所長 徐昕

  從當下的一些標誌性的案件入手,最高法院給予及時的回應,迅速給出最終的結果,來保護大家對法治的一個理念,讓大家看到法治的希望。

  ———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侯欣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